來源:互聯網
兵種體系與時代演進
四大兵種
輔助兵:功能單一(增加糧食儲存),性價比低,通常無需建造
炮兵:前期主要功能為加速圍城,1536年前戰場作用有限。需注意炮兵同樣位於前線,易受騎兵步兵衝擊
步兵與騎兵:核心作戰單位,需根據時代選擇主戰兵種
徵召兵 vs 常備軍的時代平衡
前期(地理大發現時代前):
徵召兵絕對優勢 徵召步兵:1000人/隊,維護費僅0.24
常備步兵:200人/隊,維護費高昂 徵召騎兵:500人/隊,自帶50%減傷和25%士氣減傷
後期(大革命時代):常備軍完成反超
徵召兵作戰效率下降50%,常備軍規模達3200人/隊,戰力碾壓
實戰操作技巧
戰前準備
使用“合併軍團”功能整合不滿編部隊
通過“平分部隊”自動分配左中右三翼,避免手動調整編隊,節省操作成本。
戰線寬度
確保戰線藍色條充滿,實現人數優勢
未滿編狀態下優先補滿戰線寬度,前期要注意人數優勢>訓練度優勢的底層邏輯。
經濟運營
建築規劃
軍械庫等建築提供人力但成本高昂
這裡玩家一定要注意平衡軍事投入與經濟發展,也別一邊倒,否則仗還沒打起來,自己就沒了。
徵召效率
利用階層特權:“民兵”特權增加20%農民徵召規模,提高省份控制力擴大徵召基數。
這裡就需要玩家注重人口密集區域發展。
戰略思維
前期主要依靠內政建設,通過高控制力獲得徵召兵數量優勢。
中期就需要玩家逐步過渡,積累經濟實力支撐常備軍建設。
後期完全轉向專業化常備軍體系,此時玩家也具備了足夠的培養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