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帝國 6 全文明及領袖資料資料一覽

22 10 月

廣告

作者:Ximicacan‎等人

來源:文明6中文百科

美國(America)

領袖:希歐多爾•羅斯福(Teddy Roosevelt)

在《文明6》裡,由希歐多爾羅斯福擔任美國領袖。這位美國第26任總統曾說過反映他執政風格的經典名言:“溫言在口,大棒在手。”他主導了美國史上進步時代的重大變革,並振興了美國海軍來支持他強而有力的外交政策。

在《文明6》中,每個文明有兩種能力。會依據該國的歷史成就賦予其中一種能力,並根據統治者在位期間發生的事件特別打造另一種能力。

美國文明擁有「開國元勳」這項特殊能力,可以縮短獲得「政府傳承」加成的時間。

美國也擁有P-51野馬戰機這個獨特單位,該單位有加長的作戰範圍,且對抗其他戰機時有加成。

在自家領土上作戰時,身為領袖的羅斯福可以提供美國戰鬥加成。他也帶來了義勇騎兵隊這種獨特單位。這些騎兵部隊在山丘上有很高的作戰效率,在母大陸上殺敵可獲得文化,而且維護費用低廉。這兩種美國的獨特軍事單位會在「工業時代」後加入遊戲。

美國是在遊戲中後期大放光芒的強大文明。「魅力」(觀光)是取得「文化勝利」的重要關鍵,美國有兩大特徵能夠幫上大忙。獨特建築「電影製片廠」可以提高美國在「近代」的魅力。

羅斯福也替美國的國家公園帶來了「魅力」加成,使這些公園比其他文明的公園更有吸引力。

借由這些優勢,其他文明將會穿上藍色牛仔褲、聽著美國的流行音樂,目送美國邁向文化勝利。

領袖傾向:大棒政策(Big Stick Policy)

喜歡首都與美國處於同一大洲且愛好和平的文明,敵視對首都與美國處於同一大洲的勢力(文明或城邦)發動戰爭的文明。

領袖獎勵: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

軍事單位在首都所處大洲作戰時戰鬥力增加5。

國家公園令所屬城市的所有地格吸引力增加1。

義勇騎兵隊(Rough Rider):工業時代重騎兵單位,由科技專案「膛線」解鎖。維護費低廉,戰鬥力和移動力都高,在丘陵地格作戰時戰鬥力增加10。在首都所處大洲消滅敵方軍事單位時獲得等同於其50%戰鬥力的文化。

特色單位:P-51野馬戰機(P-51 Mustang)

替代戰鬥機。P-51野馬戰機戰鬥力高於一般戰鬥機,且作戰半徑較大,與戰鬥機單位作戰時戰鬥力增加5。獲得經驗增加50%。

特殊設施:建築電影製片廠(Film Studio)

替代廣播中心。當美國處於近代時,令所屬城市產出的觀光增倍。

特殊能力:開國元勳(Founding Father)

獲得政體傳承獎勵的速率增倍。

羅斯福的戰略

在遊戲早期,僅有「羅斯福推論」中的戰鬥力加成才能派上用場,這時候美國玩家應該試圖迅速在本土大洲擴張並拉攏城邦。鑒於「開國元勳」的強大效果,美國玩家選擇政體時必須非常謹慎,這決定了其特殊能力在後期能派上多大用場:例如如果玩家沖著文化勝利而去,就應該優先考慮「古典共和」和「民主主義」。當美國玩家邁入遊戲後期後開始真正發威:在「電影製片廠」、「羅斯福推論」以及大量工業時代後獨特單位的支援下,美國將在近代發揮出其積累的底蘊,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文化上均有極佳表現。

歷史背景

文明方面,美國這個由一堆爭吵不休的殖民地組成的國家迅速發展成全球範圍內的超級大國。美國是移民浪潮的產物:它是世界第4大國家,人口數量排名世界第3;橫跨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北美大陸,也是人類社會最大城市所在地。有全世界最高的國內生產總值,最大的服務業和媒體業,最強的軍事實力(不包括核武器),美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至少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文明國家。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起源於北美大陸東海岸那十三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上居住著英國貴族沒有土地的次子、快速致富的冒險家、罪犯、放債人、宗教狂熱者、激進的政客和其他討厭的人。其他移民——非洲奴隸、契約傭工,等等——他們沒有選擇權,是因為厄運才來到這裡。不管情況怎樣,是這群粗暴的烏合之眾為這座“熔爐”奠定了基礎。

這群後來者迅速用他們先進的槍炮和技術來對付當地土著,開始了長達2個世紀的戰爭和暴行。到了1776年,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著部落要麼被摧毀,要麼被佔領或征服。之後,由於不斷擴張的西部邊界,以及在1763年的法印戰爭中,他們為英國勝利所發揮的作用,這群“美國人”很快產生一種不適宜的自足和獨立的感覺。最初定居在羅諾克、 詹姆士城、普利茅斯和其他幾個荒涼地區,才短短幾代人的時間,他們就敢鼓動反對王權,以獲得和本土公民一樣的待遇。

在維吉尼亞貴族和新英格蘭知識份子的帶領下,這群殖民地居民從當初與英軍一起慶祝對法戰爭的勝利,到參與反對英軍的武裝鬥爭中,僅用了12年。如果英國議會能聽從本傑明•佛蘭克林關於殖民地居民不滿的簡單總結,即“可能會讓一個大帝國變成小王國的”諷刺性規則(1773年),那麼英國可能早就把美國這個麻煩的投資給甩掉了。如大多家庭糾紛一樣,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錢;殖民地居民對英國實施的不公平經濟限制和稅收非常不滿。同時,英國(還有一些英國的鐵杆支持者)普遍認為美國佬是一群不領情的暴民,他們根本不知道英國王室為了保護和改進他們花了多少錢。

到了18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殖民地已開始進行公開反抗,1776年7月4號,經過了激烈的討論和絕望後,他們的群體代表宣佈獨立——發動了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4月一直“流行”到1781年10月。這是一場普通的內部混戰,南部地區進行遊擊戰,北部地方的軍隊不斷奔走往復。大陸軍隊(進行造反的殖民地居民)無論在火力還是兵力上都遠遠趕不上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英國軍隊,特別是自從傲慢的英國海軍對海域有了絕對控制權…直到18世紀70年代末法國和西班牙加入,戰爭才趨於結束。

1781年底,大陸軍把康沃利斯將軍的英國軍隊圍困在約克城。由於法國海軍離海岸不遠,所以英軍無法逃脫,康沃利斯只好向革命英雄美國人喬治•華盛頓投降。2年後,終於簽署了一份和平條約,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把佛羅里達給了西班牙)都分配給了這個新的共和政體,讓美國商人有權在世界範圍內通過“自由貿易”來滿足貪欲,並正式確認了這個新國家的合法地位。

不愉快的事煙消雲散後,美國“愛國者們”開始著手拼湊聯邦共和國。最初的嘗試是1781年通過的《邦聯和永久聯合條例》,但被證明完全沒用,因為它並沒有賦予政府向公民徵稅的權力、擁有一支軍事力量的權力,甚至都沒有執行官對此進行監督。新一屆的美國國會領導人很快注意到了其中的缺陷;不久,為了修正該條例,他們於1787年在費城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但在經過大量自以為是的談論和爭執後,與會者起草了一份完全不同的新憲法,新憲法在1789年被美國採用,它基本塑造出了今天美國政府的雛形。同年,華盛頓被選為第一任總統。1791年,權利法案被加入到憲法中;此後又增加了17項修正案和其他6項監督法案。

隨著公民有了“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的保障,這個新興國家是時候著手追求它自己的幸福了——快速擴張。1803年,因為不再對遙遠大陸的原始村落感興趣,拿破崙•波拿巴把包括路易斯安那在內的一大片法國殖民地統統賣給了美國,這算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了。因為對自己花了1125萬美元天價購買的貨物並不瞭解,傑弗遜總統派了幾名軍官去進行勘察並要求他們回饋情況。結果是,這個新興國家的版圖又擴大了將近一倍。但這決不是美國土地掠奪的終點,直到1853年底,美國才接管它現有的廣闊大陸。

擴張的過程必然會爆發衝突,1861年見證了這場終極世仇:美國內戰(或叫南方獨立戰爭,或州際戰爭,或分裂戰爭,或林肯大人之戰,或其他不太莊重的名字)。隨之而來的是長達4年的慘絕人寰的戰爭,造成約60萬美國人死亡和40人受傷。戰爭導致南方奴隸解放、南方基礎設施徹底毀滅、憲法對各州權力的限制、長期持續的區域敵視,以及——肯定會讓每一個美國人振奮的——為聯盟戰爭提供經費的所得稅。

那些自耕農、勘探工、商人、牧師、罪犯們都湧入了這片西部熱土,他們不再心煩意亂,不再受到“天命論”的影響,他們期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並普遍追求冒險和財富。多虧了這些虔誠的家庭在“西大荒”安營紮寨,靠著礦產、牲畜、木材和敏銳的辨別力創造財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即便是美國偏遠地區也呈現出一片發達景象(屠殺了原住民後)。在東部和海灣沿岸,歐洲移民受“美國夢”驅使也湧入了這個國家。這些人在接下來的開墾草地、修建鐵路、挖掘礦山,以及修訂法律的過程中死亡上千。

儘管偏遠地區還有騷亂發生,但美國人在20世紀初都很樂觀,並對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的自滿信念深信不疑,該信念的特色是政治改革、科學進步、合理的基督教價值觀、城鎮化和帝國主義。同時,作家和作曲家們正在創作一種新的美國文學和音樂形式。但在美國工業、文化和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美國的軍事力量掉隊了。

所有樂觀主義和理想主義在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戛然而止:美國捲入一戰、1918至1919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股市崩盤,“大蕭條”隨之而來、爵士樂時代的“道德淪喪”、塵暴區的生態災害。黃金時代過去了。隨著禁酒令啟動(還記得他們所說的最好意圖吧),大企業和大政治團體通過“大型犯罪”(以及後來的“大型媒體”)結成邪惡聯盟;原本無組織的犯罪活動變得有組織起來,迪林傑和卡蓬這樣的黑幫老大成為了自通俗西部小說出現之後就不曾出現的媒體和民間英雄,此後,那些原本只在美國經濟邊緣吸血的“家族”,現在可以大口啃肉了。

“好的戰爭”拯救了美國。1941年12月7號,歐洲戰爭已持續2年,美國表面上還是無動於衷,大日本帝國向美國發起攻擊。幾天之內,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對美國宣戰,二戰爆發。從失誤中汲取教訓後,1942年底,美國所有戰區都採取攻勢,並向同盟國輸送贏取戰爭所需的大量物資。隨著美國向兩座日本城市投放原子彈,二戰於1945年結束。

然而,這個新出現的超級大國很快就發現自己又捲入了另一種戰爭。由蘇聯在東歐引發的鐵幕,到中共革命,再到俄國原子彈首次試驗成功,最終發展為“自由世界”對陣“邪惡帝國”(這是美國總統雷根在1983年的演講中對蘇聯的稱呼)。西方與東方開始爭奪地球居民的“民心”。在每個領域(包括太空競賽和科技進步)和每個地區,競爭者們花費巨大的金錢和精力來製造更致命的武器、推翻政府、建立武裝聯盟、進行複雜的間諜活動、鎮壓或暗殺政治異見人士、參與傀儡戰爭、在對方的電波里散佈謠言。同時,所有國家的公民都注視著天空,看是否出現蘑菇雲。1989年,隨著東歐國家拋棄了蘇聯政府,鐵幕終於倒塌。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對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國家來說,冷戰都是一個巨大的、昂貴的錯誤。

美國享受了一段和平和滿足的新時期…持續了大約10年。2001年9月11日,一夥來自“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駕駛著商用噴氣飛機撞向了紐約世貿大廈和華盛頓五角大樓。這次襲擊奪去了大約3000條生命,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並預估造成了100億美元的損失。持續進行的“反恐戰爭”由此開啟。

與此同時,美國將成立以來就支持的自由與平等的崇高理想逐漸付諸實踐。二戰以來,很多社會運動,如婦女解放運動、民權運動、紅色權力運動、同性戀權力運動(還有其他一些運動),使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得到極大改變。媒體將美國的方方面面——當然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方面——傳播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迄今為止,世界上的偉大帝國都建立在軍事實力或工業能力之上,但美國可能是第一個建立在文化輸出和國家信念基礎上的國家,經過全世界媒體的傳播,美國的信念已深入人心。

阿拉伯(Arabia)

領袖:薩拉丁(Saladin)

阿拉伯不僅可以利用創立宗教帶來的優勢,而且可以不用與人爭奪「大先知」。阿拉伯將在城市各處建立聖地,以充分利用薩拉丁的能力。融合了科學與宗教的阿拉伯,是各種勝利的理想文明。

《文明6》裡,由薩拉丁擔任阿拉伯領袖。

西元1137年誕生的薩拉丁是第一位埃及和敘利亞蘇丹,並在十字軍東征期間領導回教徒。

在隨他叔叔素裡克展開軍事生涯前,薩拉丁原本是能講多種語言且知識淵博的學者。在埃及,薩拉丁原本是統治者努哈丁底下的沒沒無名人物,後來才晉升為軍事專家,並成為開羅大臣。

西元1171年,努哈丁逝世後,薩拉丁成為埃及的統治者並征服了大馬士革。憑藉著新獲得的財富,他在西元1183年和西元1186年相繼征服了阿勒頗和摩蘇爾。接著,又在西元1187年征服了聖城耶路撒冷。此舉引來了獅心王理查領導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經過多年戰爭後,終於在西元1192年簽訂了拉姆拉條約。這個條約允許基督教朝聖者進入聖城,然而聖城還是在回教徒的控制之下。

西元1193年,薩拉丁在大馬士革發高燒死去,並將他的財富贈與人民,成為歷史上受人民與敵人景仰的偉大可敬傳奇統治者。

領袖傾向: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

試圖在每個城市修建阿拉伯創立的宗教所屬的宗教建築,並希望其他領袖也如此做。敵視信仰與阿拉伯不同的宗教的文明,以及對信仰阿拉伯創立的宗教的勢力發動戰爭的文明。

領袖獎勵:正當信仰(Righteousness of the Faith)

阿拉伯創立的宗教所屬的宗教建築在修建時的信仰花費減少90%。

阿拉伯創立的宗教所屬的宗教建築令所屬阿拉伯城市的科研、文化和信仰產出增加10%。

特色單位:馬穆魯克(Mamluk)

替代騎士。每回合自動回復HP。

特殊設施:【建築】伊斯蘭學校(Madrasa)

替代大學,由古典時代人文項目「神學」解鎖。伊斯蘭學校產出的科研高於一般大學,並令所在學院區產出與鄰接獎勵等量的信仰。

特殊能力:最後的先知(The Last Prophet)

若本局遊戲中僅剩一位大先知未被徵募時阿拉伯尚未創立宗教,則阿拉伯自動獲得最後一位大先知。

每一座信仰阿拉伯創立的宗教的國外城市為阿拉伯提供1科研。

薩拉丁的戰略

阿拉伯是一個特殊的宗教文明,根本無需費力與其他文明爭奪大先知:無論如何,宗教都會自然而然地降臨在阿拉伯。一旦阿拉伯玩家創立了宗教,他們就可以立刻開始飛速發展——迅速向儘量多的城市傳教以加速科學的發展,並盡可能地在國內建設聖地以取得來自「正當信仰」的好處(科學、文化和信仰的加成)。由於他國在建設阿拉伯所創宗教的宗教建築時也會享受到「正當信仰」的90%折扣,因此每一個稍有大腦的鄰居都不會選擇與阿拉伯交惡。

歷史背景

在他完成告別朝覲——從而為麥加朝聖確奠定了基礎——幾個月後,先知穆罕默德于632年6月在麥迪那市因重病不治身亡,時年62歲。根據遜尼派的文書,穆罕默德的追隨者們選定艾布•司迪齊作為“忠實的指揮官”,他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也是四大哈裡發之首。相反,什葉派穆斯林認為,先知的女婿及堂弟阿裡才是穆罕默德選定的精神和現世繼承人,從而引發一場持續至今的分裂。

在阿布•伯克爾和3位能幹的繼承人對麥迪那的統治下,伊斯蘭教勇士們的熱情被先知的遠見所點燃,他們向沙漠和平原各個方向進軍,跨越了波斯、敘利亞、埃及,以及安納托利亞和北非海岸的大部分領域。650年到655年間,他們又將地中海地區的賽普勒斯、克里特島、羅茲島以及西西里島的大部分區域加入其版圖,並延伸至拜占庭帝國。655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親自率領一支艦隊對阿拉伯的猛攻進行反擊,戰爭以失去約500艘戰船及皇帝勉強逃生的結局落敗。在其巔峰時期,四大哈裡發帝國曾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帝國。

第一任阿拉伯哈裡發統治時期,被征服者受到了仁慈對待,多少是因為其遵從穆罕默德教義。戰敗方中的一神論者(基督徒、猶太人、拜火教徒等)可以選擇變成伊斯蘭公民,而且如果他們那樣做了,國家將給予所有的權利和保護(當然,也包括義務)。考慮到他們的聖經除了有些和《古蘭經》相矛盾的地方外,其他還好,所以非穆斯林有權繼續踐行他們的信仰且享有法律權利。這是一個相對寬容的教義,並在之後幾個世紀裡一直為阿拉伯哈裡發服務。

正如穆罕默德主張的那樣,伊斯蘭委員會(“伊斯蘭世界”)的管理也是真主的旨意。哈裡發奧馬爾是第二個承擔阿拉伯所有埃米爾職責的人,在他的統治下,不斷擴張的帝國被劃分成12個省,各省都有自己的省督來進行日常管理;每個省都任命了6位其他官員,從收稅人到審判長。奧馬爾制定了嚴格的行為準則,如有違反,會受到嚴厲懲罰,還要求每個官員每年都要去麥加朝聖,並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為減少腐敗和濫用權力,哈裡發為官員發放高工資,並把這點寫進了法律。奧馬爾最終遭到波斯狂熱分子的暗殺,但他用來管理龐大帝國的政策卻沿用了幾個世紀。

656年,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遭到暗殺後,什葉派支持的阿裡被選為下一任哈裡發。但身為奧斯曼同族人和敘利亞統治者的穆阿威葉卻在遜尼派的支持下,叫囂著要報復呆在巴士拉的刺客,阿裡對此表示反對,因為穆斯林不應該對穆斯林開戰。第一次伊斯蘭內戰——爆發于阿裡、穆阿威葉和哈裡哲派這三派之間——使穆阿威葉慢慢獲得了哈裡發的大部分領土。661年阿裡在哈裡哲派精心策劃殺死所有伊斯蘭領導人的陰謀中被暗殺。不幸的是,哈裡哲派並沒有擊倒穆阿威葉。與阿裡倖存的兒子達成協議後,穆阿威葉獲得了哈裡發統治的領土,創立了倭馬亞王朝並進而殲滅了哈裡哲派。

倭馬亞王朝只持續了不到100百年。但他們試圖擊潰眼前的一切來拯救拜占庭。伊本瑪律萬(685至705年)和蘇萊曼(715至717年)等有才幹的倭馬亞哈裡發將伊斯蘭教的旗幟從大馬士革首都插向了高加索、馬格利布、印度次大陸上的信德、安達盧斯(伊比利亞)、撒馬爾罕、河中地區、花剌子模,等等。這一過程中,他們建造了文明史上永久存在的第五大帝國。

既是勇士又是建設者的他們在文明社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例如,阿布德•伊本瑪律萬把阿拉伯語變成了國家的官方語言、統一了伊斯蘭貨幣、組建了郵政系統、重新修葺了麥加的克爾白殿堂,而且為了將事情做得圓滿,還在耶路撒冷修建了圓頂清真寺。其接班人也對這一建築不斷進行修建;他的兒子在圓頂清真寺對面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大馬士革大清真寺,而且修建了很多道路、挖井、穿過山脈挖掘隧道,他做這些主要是為了幫助他的軍隊,但同時也造福了老百姓。在所有倭馬亞王朝中,宗教寬容隨處可見;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擔任重要職務,倭馬亞王朝與拜占庭作戰時,根本無需擔心後方基督教人數眾多的敘利亞省。

但是這片至福之地總是麻煩不斷。兩次內戰和740到743年的柏柏爾叛亂削弱了倭馬亞的實力;貌似哈裡發所參與的邊境上不斷爆發的戰爭對此也沒有任何幫助。財政枯竭,戰爭是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哈裡發追隨穆罕默德慷慨對待窮人的宣言而制定了一系列福利計畫。最終,哈西姆派,這個什葉派運動的分支,於747年在阿巴斯部落的帶領下採取行動反對哈裡發。750年1月,在紮布河戰役中,兩個家族和他們的盟軍碰面了。倭馬亞王朝徹底戰敗;大馬士革于4月開始攻擊阿巴斯王朝,倭馬亞最後一個哈裡發於8月死於埃及。倭馬亞王朝的倖存者(數量不多)穿過北非逃至伊比利亞半島,並在那裡建立了科爾多瓦哈裡發國(延續到1031年)。

現在輪到阿巴斯王朝來統治這廣袤的阿拉伯土地了,他們管理得還挺好。甚至好到哈裡發阿巴斯時期出現了伊斯蘭教的黃金時代,當時穆斯林哈裡發因科學、技術、醫學、哲學、文學以及其他重要方面而成為了世界知識和藝術中心。但首先,黑旗下的阿巴斯王朝需要通過改革和政治上的權宜之計來鞏固帝國。

五位哈裡發統治時期,軍隊進行了重組,如今包括非阿拉伯人和非穆斯林人。鼓勵人人接受教育,還建了第一座西方造紙廠,這是由塔拉斯戰役中的中國俘虜修建的。實行標準化貨幣,並通過皇室支持來保證穩定性,通過有利的法律和關稅政策來鼓勵貿易。阿巴斯王朝傾向于比倭馬亞王朝更虔誠,而正是通過阿巴斯王朝,伊斯蘭法再次為法律制度制定了標準。但也許,蘇蔔哈納拉最可貴的地方在於他們願意放棄地方政權,而把政權給貴族——將安達盧斯和馬格利布給倭馬亞、摩洛哥給伊德里斯、突尼斯給艾格萊蔔、埃及給法蒂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烏瑪(通俗地講就是“穆斯林社區”),正如《古蘭經》所推崇的那樣。

到786年,第五任阿巴斯哈裡發哈倫賴世德上臺時,雖然偶爾有些心懷不滿的部落成員發動叛亂,但帝國整體和平、進步,而且非常富庶。此時的巴格達擁有100萬健康幸福的居民,而查理曼帝國的“偉大”首都亞琛才不過10萬人。哈倫的兒子哈裡發阿卜杜拉•阿爾馬蒙將其父在巴格達建造的智慧宮制度化,讓來自三個大陸的最優秀學者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和文化,既是老師又是學生。這座宮殿是至高無上的人文和科學中心,收錄了文明社會最豐富的書籍——其中有希臘語、波斯語、梵語、拉丁語,還有其他一些歐洲語言和阿拉伯語。宮殿一直維持到1258年旭烈兀可汗帶領蒙古人洗劫巴格達之前。

3個半世紀後,事實必然證明一個比整個羅馬還要龐大的帝國想要逆歷史潮流而行——或者不如說是反抗基督教——是不可能的。在遙遠的西方,收復失地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倭馬亞王朝的勢力正慢慢退出伊利比亞半島。更為重要的是,羅馬教廷——或至少是烏爾班二世——認為是時候為了統一的基督教將聖地從統一的伊斯蘭教手中“收回”了。因此發動了一系列十字軍東征,從1096年那場倒楣的人民十字軍開始,到取得勝利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佔據了耶路撒冷,這是所有動亂的根本目的),這給黎凡特帶來了一場在這裡持續數代的大規模屠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鬥爭決定了阿巴斯王朝的剩餘時間。

驅逐異教徒的任務留給了薩拉丁•優素福•本•阿尤布(或者簡稱為薩拉丁)。雖然僅僅是塞爾柱王朝敘利亞長官努爾丁手下的一名指揮官,但他卻被法蒂瑪王朝的蘇丹任命為埃及的維齊爾(伊斯蘭教國家高官)。1174年努爾丁去世後,薩拉丁以埃及蘇丹的身份宣告阿尤布王朝建立,並很快吞併了敘利亞。經歷了幾次暗殺和小型起義之類的事件後,薩拉丁以開羅為基地(雖然他很少在那裡),使伊斯蘭教在新的阿拉伯哈裡發統治下又重歸統一。隨後薩拉丁把注意力轉回到對付十字軍上。作為一位真正偉大的軍事指揮官,他隨後想奪回耶路撒冷,並擊潰了黎凡特的大多十字軍國家,而且與獅心王理查在1192年簽訂了《拉姆拉條約》,規定伊斯蘭教要保持耶路撒冷原貌不變,而且允許基督教徒來這座城市朝聖。

隨後的7位阿尤布蘇丹想要遵循薩拉丁的路線繼續前進。但他們卻面臨無法逾越的挑戰。薩拉丁為帝國建立了一套“集體主權”系統,讓每個阿尤布家族成員以一個“小型蘇丹”的身份統治一塊區域,後來,某人被宣佈是權利最高者,他就是阿爾-穆阿紮姆蘇丹。這是一種會導致紛爭的政治模式。還不到兩代人的時間,阿尤布蘇丹王朝就陷入了混亂。各地區開始造反,異教徒們——受熱心的教皇唆使——出動了更多的十字軍來“拯救基督王國”,馬穆魯克設法推翻了阿尤布王朝在埃及的統治。隨後蒙古人來了。經過了幾年的邊界之爭,蒙古大汗命令他的弟弟旭烈兀將蒙古帝國的邊境擴展到了尼羅河畔。1258年,旭烈兀可汗佔領了巴格達並屠殺居民,其中包括哈裡發和他大部分家人。

雖然繼任者的王朝倖存了下來,也會再出現另一個伊斯蘭帝國,但“阿拉伯哈裡發王朝”卻一去不復返了。對有600多年輝煌歷史的王朝來說,結局著實不太體面,但人們不會忘記這個時代的忠實者。

巴西(Brazil)

領袖:佩德羅二世(Pedro II)

巴西是盛產偉人的國家,圍繞雨林規劃你的城區,可使其城市獲得額外的黃金、文化和信仰,而這些都能讓偉人源源不斷的產生。巴西獨特的城區奇幻嘉年華,不但可以讓人民開心,還能產生多種偉人點數。產生偉人對各種勝利方式都很有用,讓巴西成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立國的靈活文明。

領袖傾向:藝術贊助者(Patron of the Arts)

試圖產出儘量多的偉人點數。喜歡不積極獲取偉人點數的文明,敵視與巴西競爭同類偉人的文明。

領袖獎勵:海納百川(Magnanimous)

招募或資助一位偉人後,返還20%偉人點數。

特色單位:米州級戰列艦(Minas Geraes)

替代戰列艦,由工業時代人文項目「民族主義」解鎖。米州級戰列艦建造需求的產能高於一般戰列艦,但戰鬥力也較高。

特殊設施:【城區】奇幻嘉年華(Street Carnival)

替代娛樂中心。需求產能減半,且額外提供1滿意度(娛樂)。允許進行「狂歡之城」項目。

「狂歡之城」:項目進行期間提供1滿意度(娛樂)。專案結束時產出大藝術家、大工程師、大商人、大音樂家和大作家的偉人點數。

特殊能力:亞馬遜河(Amazon)

雨林為相鄰的學院區、商業中心、聖地、劇院廣場提供標準加成,並令相鄰的鄰里社區額外提供1人口容量。

佩德羅二世的戰略

佩德羅二世非常擅長在他的雨林家鄉中與其他文明競爭偉人。對於巴西玩家來說,他們總是要圍繞雨林做出抉擇:應該保留哪一塊雨林用於提供鄰接獎勵,以及應該砍伐哪些雨林來安插城區。經過細緻的安排,巴西的城市將能提供豐富的金錢、文化和信仰,而這些都是追尋偉人足跡的重要因數。適時舉辦「狂歡之城」項目能為巴西帶來驚人的偉人點數產出,其產出的點數種類為巴西在文化勝利及國力發展上提供了一些便利。而「海納百川」帶來的偉人點數回饋也會讓巴西玩家能利用偉人追尋任意一種勝利方式。

歷史背景

保羅•科埃略是巴西最偉大的小說家,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同胞:“他們想獲得命運的寶藏,實際上是不想過命運安排的生活。”儘管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仍在不斷發展),蘊含多元文化,有著大陸最好的生活標準,並且還有地球上最好的生態系統之一,但他們“終極派對動物”的身份卻最為人所知。雖然,可能如今對巴西的偏見是正確的,但過去的巴西絕不是一個狂歡節國度。事實上,它的大部分地區都非常糟糕。

當教皇決定用1494年的陶德西利亞斯條約瓜分新世界時,美國南部地區開始攻擊東部(葡萄牙)地區。這是唯一讓葡萄牙免於遵守條約的事,但這卻是一個彌天大謊。當佩德羅•卡布拉爾帶領的船隊沿著非洲海岸及好望角向西遠行時,他陰差陽錯的登陸了南美洲,並在1500年4月拿下了這塊土地。當他到達時,約有2000個土著(稱為“印第安人”)部落定居在海岸和亞馬遜盆地;他們是半遊牧民族,以狩獵、捕魚、遷徙農業、部落戰爭和同類相食為生。很明顯,當地人並不打算在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做任何事情,他們當然也不是“虔誠的基督徒”,因此,1532年第一批葡萄牙移民開始瓜分這片土地。

巴西蘇木是一種密集生長的橙紅色硬木,對於染料、古老樂器、傢俱的製作來說十分珍貴,它的出現引起了皇室興趣;1534年國王若昂三世鼓勵更多私人殖民冒險。1549年,國王任命了一位總督,自此巴西正式成為葡萄牙殖民地。在與法國的戰爭中,葡萄牙慢慢擴大了從南到北的控制領域,並於1567年和1615年分別拿下了里約熱內盧和聖路易斯。1680年,他們宣稱拉普拉塔河周圍的土地為他們所有,這裡也成為了其最南端的領土。同時,英國和荷蘭在亞馬遜腹地的據點被侵佔;和美洲情況一樣,殖民地土著被同化、奴役或消滅。

居住在巴西無疑是一件危險的事。數以萬計的土著死於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成千上萬的歐洲人死於本土的發熱病。巴西炎熱潮濕,大多數地區是叢林和沼澤,並由寬闊的河流隔斷,在這兒,最輕微的擦傷能意味著無法避免的死亡。如果一個人不被互相爭奪的殖民者一槍打死,或不被憤怒的當地人吃掉,他會被有毒的植物毒死,或被饑餓的動物吃掉,小到蚊子大到鱷魚。此外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這裡的巨蛇會碾碎人的身體;這兒的魚會將人肉從骨頭上剝下來,這些故事能讓拓荒者提高警惕——如果他們中有人患上腳腐病的話。即便如此,固執的葡萄牙人仍不斷向內陸行進,沿著河岸建立起前哨站和種植園。

17世紀末,巴西成了葡萄牙最大、最重要的分散殖民地。除了巴西蘇木,其他主要出口產品還包括甘蔗、染料、香料。葡萄牙開始從非洲進口奴隸,以滿足國際市場對這些商品不斷增長的需要;最終,葡萄牙成為主要奴隸貿易國之一,巴西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奴隸。有的人為了可憐的幾分錢也願意工作,為什麼有些人卻死于叢林之外大量令人討厭的削減利益的方式中?同時,淘金者在巴西叢林和群山中尋找金子,但一無所獲,直到在米納斯吉拉斯發現了大量礦藏。隨後的淘金熱帶來了巨大財富,並使殖民地首府在1763年從薩爾瓦多南遷至里約熱內盧,以幫政府更好地分得一杯羹。

沿海港口城市——裡約、累西腓、馬賽約、福塔雷薩和其他城市——的數量逐漸增加,目的是將這些財富運去國外。它們成為了殖民地的文化中心,城市裡有教堂、學校、音樂廳、塔韋爾納斯(旅館)、名聲不好的家族、婦女援助會,以及其他一切文明的陷阱。這其中也注入了故國的希望。1808年,葡萄牙王室(瘋狂瑪麗掌權)及其政府部長們出現在里約熱內盧,因為他們已經設法將自己的家園輸給了拿破崙•波拿巴。攝政王若昂取代了患“精神疾病”而無法掌權的母親瑪利亞,並重新將葡萄牙首都設於裡約和並在那裡統治“帝國”。

在任期間,他將主權首都的所有政府部門都落實到位,並建立了一個皇家圖書館、一個軍事學院、一個皇家造幣廠、一個印刷局,以及醫學和法律院校。1815年,若昂宣佈巴西為一個王國,與葡萄牙在帝國中的地位相當。戰敗法國後,他想在被召喚回葡萄牙對付激進的反抗之前一直呆在巴西。1821年4月,若昂任命其兒子佩德羅攝政掌權。佩德羅的大臣們,大多出生于巴西,在葡萄牙軍隊消失之後立即要求獨立;於是,年輕的攝政王于1822年9月發表巴西獨立宣言並極其匆忙的加冕為皇帝佩德羅一世。1825年,葡萄牙政府不情願地(反正他們對這種情況也無能為力)承認了巴西的主權,甚至最頑固的歐洲君主們在一年之內也承認了巴西的主權。

佩德羅一世試圖讓巴西免遭戰爭和革命,而戰爭和革命正困擾著巴西不守規矩的鄰國。為此,他成為了新憲法的主要締造者…對於當時來說,新憲法開明又先進。但佩德羅卻逐漸捲入葡萄牙事件中,他於1831年退位,這有利於他5歲的兒子有朝一日能夠回來重新繼承家族王位。為填補佩德羅突然離去留下的王位空缺,他兒子在14歲時正式繼位,並在同一年加冕為佩德羅二世。新國王五十年的統治開明而進步,巴西在各個領域——政治、經濟、工業、社會、文化——都經歷了“黃金時代”,社會細化和姿態方面幾乎具備了大陸風格。在佩德羅二世的領導下,巴西贏得了三場戰爭,擴大了國際聲望,變得更加現代化,改革了法律和金融系統,提高了農業生物多樣性,並廢除了奴隸制。但後者削弱了擁有地產的紳士階層對國王的支持;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佩德羅二世對由他的理念和政策產生的城市新興中產階級和自由學生運動越來越不瞭解。雖然民眾仍然愛戴他,但1889年11月發生的支持建立共和國的不流血軍事政變(沒持續很長)廢黜了佩德羅。佩德羅二世這位曾經的愛國者被流放離開時,表達了希望“巴西變得偉大而繁榮的熱切祝福”。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巴西被一系列獨裁者或軍事軍事執政團統治,偶爾會變得民主,但很快就被另一個雄心勃勃的將軍終結。1894年,在總體和平的情況下,佩紹圖將軍不情願地將總統職位第一次交給平民普魯登特•莫賴斯擔任。他之前是盛產咖啡的聖保羅州的州長,被視為第一任“咖啡總統”。這些總統,主要是來自聖保羅、米納吉拉斯州的有錢地主,他們改革經濟,使國家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維持國家和平,並帶領國家通過近鄰孤立政策度過動亂的國際時期。這樣一來,雖然他們只用到了極少的真正民主(因為只有少數地主才有權投票),但選舉欺詐卻很常見,並且只要各區域的政客支援總統掌權,他們的欺騙性行為就不會受到懲罰。

兩個進展最終結束了咖啡總統時期。首先,咖啡價格在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蕭條中大幅下跌,而缺少足夠的錢就很難當選總統以獲取更多資金。其次,一場由下級軍官(泰嫩特)組織的運動影響逐步擴大。他們信奉民粹主義,支持改革和進步而不是民主;他們堅信,只有軍隊才能推動國家進入近代化。所以,年輕的軍官計畫驅逐平民政客來擴大聯邦政府權利,使軍隊現代化,並通過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來消除區域主義。大蕭條與大規模騷亂導致失敗的總統候選人熱圖利奧•瓦加斯在下級軍官支持下獲得了巴西統治權。

人們認為瓦加斯只在經濟危機期間暫時掌權而已;然而,他卻關閉了國會,摒棄了憲法,並讓其支持者,主要是軍事官員來擔任巴西各州的州長。在1935年失敗的共產主義政變和1938年失敗的法西斯政變後,瓦加斯的政體演變成一個完整的獨裁政權,因殘忍和新聞審查制度而聞名。1964年,另一個軍事政變推翻了政府。雖然手段殘酷,但新的軍政府至少沒有這片大陸上其他地區的政府殘暴。此外,它推動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國際公約的發展,使其受到下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歡迎,甚至在不經審訊就進行逮捕、折磨和處決的時期也受到歡迎。埃內斯托•蓋澤爾將軍于1974年擔任總統,並出其不意地推出了“緩慢,漸進、安全”政策來回歸民主政府。他在幾年時間裡結束了對政治罪犯的折磨、停止了新聞審查制度,並最終終止了軍事政府。他的繼任者繼續實行這些方法,坦克雷多•內維斯因為健康問題(後來去世了)沒有就職,隨後,若澤•薩爾內在1985年第一次自由選舉中當選總統。

中國(China)

領袖:秦始皇(Qin Shi Huang)

中國文明十分注重奇觀建設,比其他文明更強大的建築工也使得中國具備了在遊戲前期快速發展的能力,為之後的遊戲勝利奠定基礎。重視防禦和保守的中國有「長城」這個獨特的防禦設施,「長城」在遊戲前期是保衛國土的堅實屏障。另外,朝代迴圈對發現時刻的強化也能使中國更容易獲得科技勝利。

領袖傾向:長城萬里(Wall of 10,000 Li)

試圖盡可能地建設奇觀。喜歡不與中國競爭奇觀的文明,敵視搶先完成奇觀和建設奇觀多於中國的文明。

領袖獎勵:始皇帝(The First Emperor)

建築工使用次數增加一次。

建築工可以消耗使用次數,立刻推進在建遠古或古典奇觀15%的建設進度。

特色單位:虎蹲炮(Crouching Tiger)

中古時代遠端單位,由科技專案「機械學」解鎖。戰鬥力高,但射程短。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長城(Great Wall)

由遠古時代科技專案「石工術」解鎖。具有改良設施「要塞」的所有功能且每緊鄰一段其它長城時產出1金錢。只能緊鄰國境修建。

特殊能力:革故鼎新(Dynastic Cycle)

「發現時刻」和「啟發」的推進效果增加到60%。

秦始皇的戰略

使用秦始皇的玩家需要認識到,中國是一個頂尖的孤立主義文明,並且在建築工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秦始皇可以在遊戲伊始就組織起高效的建築工團隊,並且可以在遊戲早期直接使用這些建築工來推進其鍾愛的奇觀的建設進程。一旦早期奇觀競賽結束,中國玩家就應該依託于「長城」和「虎蹲炮」來堅守他們的領土和奇觀以儘量獲得好處。遊戲全期中,中國玩家都應該專注於獲取「革故鼎新」帶來的優勢,不論手段(甚至包括間諜行為),以求在科技樹和人文樹上能夠取得領先地位。

歷史背景

中國為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紙、鐘、漁線輪、火藥、指南針、防水壁、紙牌、油井、雕版印刷、絲綢等,中國的發明真是不勝枚舉。中國也為文明社會提供了偉大的宗教(儒、道、法、義、畢摩教,等等)和卓越的哲學(墨家、法家、自然主義、新道家,等等)。中國作家如施耐庵、吳承恩,藝術家如韓幹、馬元,作曲家如魏良輔和蔡琰,紛紛給文明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價值。此外,中國推行過奴隸制、一夫一妻制、間諜活動、顛覆活動、宣傳機構、城市化、淩遲(“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等等。

所謂的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至西元前221年)是指古代中國,由7個王國組成——齊、秦、趙、燕、韓、楚、魏——他們之間意見不一…形勢嚴峻到他們互相不斷發動戰爭。最終,秦王嬴政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任,在征服最後的敵人(齊國)後,他自稱為秦始皇(“秦朝的第一任皇帝”的簡稱)。在他輝煌的統治時期,他不僅焚燒書籍還活埋那些意見和他不一致的學者——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那是自由理念和自由思想的痛苦聚集——秦國開始修建便捷的交通道路和運河,甚至開始建長城,以抵禦野蠻人(事實證明這是徒勞的)。雖然嬴政試圖尋找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但顯然他沒找到——他於西元前210年去世。葬于長安附近一座大規模陵墓內,該陵墓由70萬“無償勞動者”修建而成,並由著名的兵馬俑守衛。秦朝的持續時間並不長。

劉邦是個農民起義者也是個天生的麻煩製造者,西元前207年,在雄心勃勃的楚軍將領項羽的幫助下,劉邦推翻了秦始皇無能的繼任者,並除去了他的盟友,隨後建立了漢朝。在被新朝短暫中斷後,漢朝統治了一個語言整合、文化多元、政治統一、經濟繁榮、版圖探索和擴張、技術創新的時代。這是一個好時代,在漢武帝打敗草原上的匈奴族並重新劃定中國傳統邊界之後變得更好了。漢朝商人甚至遠在帕提亞帝國和印度經商;羅馬製造的玻璃器皿也在漢朝遺址中被發現。漢朝皇帝還讓退役士兵在西部廣袤土地上建立農業公社,並以此作為絲綢之路的終點。

丞相曹操的崛起意味著漢朝皇帝的衰落。208年,曹操廢除了皇帝的頂級顧問三公,並自任丞相。215年,曹操強迫漢獻帝與皇后離婚,並娶自己的女兒為妻。預言和天象表明,漢朝已經失去了天命(“上天的指令”),漢獻帝於220年12月放棄了皇位並禪位於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宣佈建立魏朝…而魏朝在統一中國後迅速瓦解。

黃巾之亂60年後——出現了漢學家憑想像命名的“三國時期”——三國相互競爭,都想重建秦漢兩朝那樣的中央集權國家。三國——魏國、蜀國和吳國–——都沒有完成這個任務;而是留給了晉國來完成。司馬炎逼迫曹奐放棄魏王之位。激戰之後,魏國佔領蜀國(263年)和吳國(279年)。然而,晉朝國力卻因諸侯內訌而嚴重削弱,並很快失去了對北部和西部省份的統治(自此該王朝只是被簡單地稱為東晉),導致十六國時期(還是由聰明的漢學家命名的)一直持續到439年。

儘管出現了一些國家合併——帶來了血流成河的代價——但直到589年,整個中國才重新統一,也就是曇花一現的隋朝。其後是唐朝,唐朝設法維持它對中國的統一(基本上)統治直到907年。唐朝管理和漢朝很像,強調貿易和外交,帶來穩定和昌盛。因此,唐朝的宗教和文化也得以繁榮。唐朝不僅完成了隋朝開始修建的大運河項目,重新開放了絲綢之路,還修訂了法律法規;在其他方面,隨後努力擴大了婦女的財產權,還為官僚制定了競爭性的科舉考試,並帶來了其他一些改革。按等級徵收的稅收得以標準化,老百姓支付了第一次中國人口普查的費用。李白,杜甫等傑出詩人的詩歌不僅讚頌了那個時代,而且為中國文學設立了數百年的高標準。

但是,唐朝卻遭受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自然災害;黃河和隋唐大運河沿岸的洪澇災害以及隨後的大規模乾旱天氣,給唐朝帶來了災難性的饑荒和經濟衰退。農業產量下降了一半,和往常一樣,絕望的人們轉向其他地方尋求新的領導人的統治。因為無休止的叛亂,907年,之前的鹽梟朱溫升至軍事刺史,廢黜了唐朝最後一位皇帝。因此迎來了在960年左右就宣告結束的五代十國時期(這一名稱已足夠說明一切)。在接下來的4個世紀裡,五代將統治(再次)統一後的中國:宋、遼、金(又一次)、西夏、元(由忽必烈可汗在蒙古人溜過長城後創立)。它們紛紛為文明的豐富多彩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發明、哲學見解和社會進步。但明朝更令人神往。

在中原地區,百姓對蒙古人的統治強烈不滿,14世紀40年代發生的饑荒、瘟疫和數不清的農民起義激發了矛盾。顯然,天命已決定讓忽必烈的後代離開這裡。從可憐農民翻身成為叛軍領袖的朱元璋(如今被稱為洪武帝)於1368年佔領北京稱帝。在此之前,他經歷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據說,朱元璋是家裡七八個兄弟中最小的,其中還有幾個被賣掉來養活這個貧困的家庭。後來,黃河淹沒了他的村莊,他所有的親人也在瘟疫中病死,他便棲身在一個佛教寺院,卻又讓報復拜火教叛軍的蒙古軍隊給摧毀了。於是,朱元璋也揭竿起義,並在30歲時成為了領導者。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明朝給中國帶來了輝煌時代。明太祖(一個複雜的人的押頭韻的名字)獲得王位後立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限制宦官在朝廷中的發展及影響,前朝一些宦官手握重權(也許前朝後期的災難可以歸咎于宦官回歸帶來的影響——建立起實際的平行管理)。社會秩序只承認四個階層,且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貴族、農民、工匠和商人。後來的明朝皇帝鑒於商人給國家帶來的財富和稅收,所以給了商人階層更多利益。除了擊退蒙古人的再次入侵,明朝也在與韓國和日本的戰爭中用完了大量財富。其後,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再次發生。1640年,饑腸轆轆、交不起稅金、不懼怕被帝國軍隊再三打敗的農民奮起反抗。當一切都已解決時,清朝(或滿族)開始執政了。

在歐洲人興風作浪之前是相當有效的。但是馬可波羅和其他偶爾來訪的商人與冒險家們通過非法途徑來到了中國,1513年,葡萄牙人在豪爾赫•歐維治的偽裝下乘船來到了中國。很快,他們哄騙明朝皇帝授予他們澳門的交易“飛地”,1557年第一位總督上任。同時,在清政府統治下,經濟和政府都很穩定,他們很明智地避免了國外的商業投機活動。高水準的識字能力、由政府支持的出版業、不斷發展的城市,以及無處不在的強調和平探索內在自我的儒家觀點,促成了藝術和哲學創造力的爆發。書法、繪畫、詩歌、戲劇、烹飪等傳統工藝復蘇啦。

但那些討厭的外人卻不斷干涉。19世紀初,中國發現自己容易受到歐洲人、明治時期的日本人和俄羅斯帝國主義的攻擊。殖民列強有更強的海軍力量、更好的武器、卓越的通信技術和在互相戰鬥中磨練出的戰術,所以他們試圖對清政府發號施令,主宰中國的貿易,並讓清政府總體聽他們使喚。1842年,中國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條約,這是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到1900年時,中國經濟已被一系列貿易條約拖垮。迅速現代化的日本也加入了殖民地爭奪,強迫中國承認它對朝鮮和臺灣的統治。清政府成了有名無實的統治者,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列強,將整個中國劃分出獨有的“勢力範圍”。同時,美國單方面宣佈了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這類事情數不勝數。1899年,平民義和團(“匡扶正義的民兵組織”)發動了義和團運動,以努力恢復中國自己的主權。不幸的是,他們失敗了。1901年,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合約》後,“八國聯軍”(它們曾遭到義和團攻擊)強制清政府把所有曾支持義和團的人員處死,讓外國軍隊駐紮在首都,並徵收遠超國家年度稅收的賠償金。清朝陷入持續的內亂中;為應對內亂,慈禧太后要求各省總督提出改革建議。儘管改革內容全面廣泛具有新意,而且成功採納了,但為時已晚。1908年11月,皇帝突然駕崩(可能死於砒霜中毒),慈禧太后也于第二天死去。暴動和叛亂隨之而來,1912年,新的皇太后隆裕說服了幼兒皇帝溥儀退位,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國統治。而中國又陷入了另一個殘忍的軍閥爭霸時期。

埃及(Egypt)

領袖:克莉奧佩特拉(Cleopatra)

領袖傾向:尼羅河女王(Queen of the Nile)

喜歡軍事力量強大的文明,並試圖與其同盟防止軍事衝突;敵視軍事力量弱小的文明。

領袖獎勵:地中海的新娘(Mediterranean’s Bride)

埃及發起的國際商路為埃及額外提供4金錢。

其它文明連接到埃及的商路為埃及額外提供2金錢,為商路發起方額外提供2糧食。

特色單位:戰車射手(Maryanu Chariot Archer)

遠古時代遠端單位,由科技專案「車輪」解鎖。要在非丘陵、森林或雨林的地格開始回合才使移動力增加2。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獅身人面像(Sphinx)

由遠古時代人文項目「工藝」解鎖。產出1信仰和1文化。鄰近奇觀時額外產出2信仰。不能與其它獅身人面像相鄰。

特殊能力:天賜大河(Iteru)

沿河建設城區和奇觀時產能增加15%。

沖積平原不會妨礙城區和奇觀的建設判定。

克莉奧佩特拉的戰略

埃及玩家應該會注意到,不像其他文明可能起始于任意水源附近,埃及的起始地點一定緊鄰河流,以確保他們一開始就能獲得「天賜大河」的效果。玩家應立刻圍繞河流展開城區和奇觀建設,並依託這些奇觀來鋪開「獅身人面像」以確保一個好的開始。由於「地中海的新娘」,附近文明會比較傾向於與埃及貿易,也因此使用克莉奧佩特拉的玩家能相對容易地與其拉近關係,以保證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追求奇觀。這些優勢能讓埃及玩家追求任意種類的勝利,但如果考慮到「獅身人面像」的作用,埃及在文化勝利方面的競爭力會更大於其他方式。

英國(England)

領袖:維多利亞(Victoria)

領袖傾向:日不落(Sun Never Sets)

試圖在每個大洲建立城市。喜歡首都與英國處於同一大洲的文明,敵視首都處於英國尚未殖民的大洲的文明。

領袖獎勵:不列顛治世(Pax Britannica)

在首都所處以外大洲獲得城市(不論通過何種方式)時,獲得一個符合當前科技水準的近戰單位。

紅衫軍(Red Coat):工業時代近戰單位,由科技專案「軍事科學」解鎖。戰鬥力高,登陸時不需要額外消耗移動力,且在首都所處以外大洲作戰時戰鬥力增加10。

特色單位:海狗(Sea Dog)

替代私掠船。擊敗敵方海軍單位時可以將其俘獲。

特殊設施:【城區】皇家軍港(Royal Navy Dockyard)

替代港口。需求產能減半。額外產出1海軍統帥點數,且在首都所處以外大洲時額外產出2金錢。令所屬城市建造的海軍單位移動力增加1。

特殊能力: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考古博物館的文物槽和支援的考古學家數量增倍(6件文物,2位考古學家)。

考古博物館放滿6件文物後,無條件獲得主題化獎勵。

維多利亞的戰略

英國玩家應該充分理解,他們的特殊能力擅長於在中期將英國的觸角伸向全世界每一個大洲。首先英國玩家應該建設「皇家軍港」並利用「海狗」來奪取文藝復興時代的制海權,然後迅速推進到工業時代,利用維多利亞的「紅衫軍」在工業時代的強悍壓制能力在全世界釘下英國的殖民地。通過這樣的殖民可以讓英國玩家更便利地利用「大英博物館」的效果,派出考古學家在全世界考察,並獲取大量的文物,向著文化勝利大步邁進。

法國(France)

領袖:凱薩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

領袖傾向:黑皇后(Black Queen)

盡可能招募間諜並收集外交資訊。喜歡放縱法國間諜活動的文明,敵視阻撓法國間諜活動的文明。

領袖獎勵:凱薩琳親衛隊(Catherine’s Flying Squadron)

對其他文明的外交情報等級提高一級。

研究中古時代科技專案「城堡」後即可解鎖間諜的訓練,並獲得一個間諜名額。

特色單位:近衛軍(Garde Impériale)

工業時代近戰單位,由科技專案「軍事科學」解鎖。戰鬥力高,且在首都所處大洲作戰時戰鬥力增加10。消滅敵方單位時產出10陸軍統帥點數。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莊園(Château)

由文藝復興時代人文項目「人文主義」解鎖。產出1文化。鄰近奇觀時額外產出2文化,鄰近奢侈資源時產出1金錢。只能緊鄰河流修建。

特殊能力:大環遊(Grand Tour)

建設中古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和工業時代奇觀時產能增加20%。

所有奇觀的觀光產出增倍。

凱薩琳•德•美第奇的戰略

類似秦始皇和克莉奧佩特拉,法國也是奇觀流的有力競爭者,法國玩家也應該以遊戲中期的奇觀競賽為目標,爭奪奇觀,將自己推上文化領先的地位。「凱薩琳親衛隊」在這其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由於凱薩琳獲得的額外諜報能力,法國玩家能很清楚地知道誰正在建造什麼奇觀,並合理安排自己的奇觀建設優先順序。除了奇觀,「莊園」的擺放也是法國玩家需要關注的重要事項,鄰近奇觀的莊園可以提供大量的文化,令法國能更快速地推進人文樹,比其他文明更早地組建軍團、艦隊、集團軍和大隊。如果法國的鄰居發現法國的人文推進到了集團軍和大隊的同時解鎖了「近衛軍」,他們會切身感受到面對拿破崙般的絕望感。

德國(Germany)

領袖: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Barbarossa )

領袖傾向:鐵王冠(Iron Crown)

喜歡未與城邦建立關係的文明,敵視城邦的宗主國或攻下城邦的文明。

領袖獎勵:神羅皇帝(Holy Roman Emperor)

額外獲得一個軍事政策槽。

軍事單位與城邦單位作戰時戰鬥力增加7。

特色單位:U型潛艇(U-Boat)

替代潛艇。U型潛艇建造需求的產能少於一般潛艇,視野範圍增加1,且能發現視野範圍內其他海軍劫掠單位,在海洋地格作戰時戰鬥力增加10。

特殊設施:【城區】漢薩商行(Hansa)

替代工業區。需求產能減半。鄰接商業中心時獲得大量加成,鄰近資源時獲得標準加成。

特殊能力:帝國自由城市(Free Imperial Cities)

允許城市超越人口的限制,額外建設一處城區。

腓特烈一世的戰略

德國的「帝國自由城市」和「漢薩商行」的組合能令德國的城市飛速起步,比其他文明更快地鋪開城區,而德國玩家如果覺得附近的城邦與自己的玩法不合,且坐擁肥沃的領土和新奇的資源,也可以利用巴巴羅薩的「神羅皇帝」能力迅速令其臣服。利用建立起的前中期優勢推進到後期時,德國將獲得「U型潛艇」,一種擅長掌握制海權和從經濟上摧毀他的對手的超級海軍單位。借助德國的強大工業底子,德國玩家基本可以追求各種勝利方式,但工業的發達可能會對文化勝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希臘(Greece)

領袖:伯利克裡(Pericles)

領袖傾向: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

喜歡不與希臘爭奪城邦宗主權的文明,敵視與希臘爭奪城邦宗主權的文明。

領袖獎勵:沐風隨俗(Surrounded by Glory)

每一個將希臘尊為宗主國的城邦,都會令希臘的文化產出增加5%。

領袖:歌果(Gorgo)

領袖傾向:寸步不退(With Your Shield or on It)

簽署和平條約時拒絕讓步,並希望其他文明也如此做。敵視和談時屈服于對方的文明,以及從未涉足戰爭的文明。

領袖獎勵:輝煌戰役(Thermopylae)

消滅敵方軍事單位時,獲得等同於其50%戰鬥力的文化。

特色單位:重裝步兵(Hoplite)

替代矛兵。與其它重裝步兵相鄰時戰鬥力增加10。

特殊設施:【城區】衛城(Acropolis)

替代劇院廣場。需求產能減半。鄰接其它城區時獲得標準加成,但鄰接城市中心時獲得大量加成。僅能在丘陵地格建設。

特殊能力:理想國(Plato’s Republic)

無論採用何種政體,都會額外獲得一個通用政策槽。

伯利克裡的戰略

使用伯利克裡的玩家應該在早期通過嘗試與城邦建立良好的關係來獲得「沐風隨俗」的效果並儘量保持,並在合適的地方建立「衛城」以最大限度利用其文化加成的獎勵以求和「沐風隨俗」進行配合。「理想國」的存在令使用伯利克裡的玩家可以從政策上領先其他文明,利用其文化上的優勢迅速推進人文樹,能讓希臘變得更加強大。由於「理想國」的存在,使用伯利克裡可以追求任何勝利方式,但文明特性令其在文化勝利方面獨有優勢。

歌果的戰略

使用歌果的希臘玩家也注重于文化,但是這位勇猛的斯巴達女王顯然更善於通過戰爭來達到目的。當然「衛城」的效果也不能忽視,正確的城市規劃會讓文化成長速度更加高漲。通過「輝煌戰役」、「衛城」和「理想國」的配合,歌果的人文樹推進力絲毫不遜于伯利克裡,而且也能競爭各種勝利方式。當然,使用歌果的玩家想必會更加傾向于利用政策帶來的軍事優勢來追求征服勝利。

印度(India)

領袖:甘地(Gandhi)

領袖傾向:和平主義者(Peacekeeper)

喜好和平,絕不在任何會產生戰狂懲罰的情況下宣戰。喜歡保持和平的文明,敵視喜好戰爭的文明。

領袖獎勵:非暴力不合作(Satyagraha)

每一個已創立宗教且與印度處於和平狀態的文明(包括印度自己),都會每回合為印度提供5信仰。

與印度處於戰爭狀態的文明承受的滿意度(厭戰情緒)懲罰增倍。

特色單位:印度戰象(Varu)

古典時代重騎兵單位,由科技專案「騎術」解鎖。移動力低,且維護費昂貴,但戰鬥力較高,且會令相鄰的敵方近代以前軍事單位的戰鬥力降低5。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階梯井(Stepwell)

由遠古時代科技專案「灌溉」解鎖。提供1人口容量並產出1糧食。鄰近農場時額外產出1糧食,鄰近聖地時產出1信仰。不能與其他階梯井相鄰。

特殊能力:仁者見仁(Dharma)

印度的城市可以獲得城市內所有宗教信徒所屬宗教的追隨者信條效果。

甘地的戰略

印度玩家在遊戲早期擁有非常不錯的宗教能力——迅速修建聖地,並建設「階梯井」來獲取額外的信仰,創立宗教後依靠「非暴力不合作」的特殊能力獲得更大的信仰加成(保持和平的話能獲得更多的信仰!)。但是甘地玩家也必須清楚,印度並不是個強大的宗教勝利追求者,事實上印度玩家不太可能積極訓練審判官,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異教信徒來獲得「仁者見仁」的獎勵。如果印度玩家發現當前情況不適合追逐宗教勝利,就可以根據宗教的發揮情況追求科學勝利或文化勝利,這取決於玩家的選擇。

日本(Japan)

領袖:北條時宗(Hojo Tokimune )

領袖傾向:武士道(Bushido)

喜歡軍事力量強大,且文化或信仰較高的文明;敵視軍事力量強大,但文化和信仰較低的文明。

領袖獎勵:神風(Divine Wind)

陸軍單位在沿岸地格作戰時戰鬥力增加5。

海軍單位在海岸地格作戰時戰鬥力增加5。

軍事駐地、聖地和劇院廣場需求產能減半。

特色單位:武士(Samurai)

中古時代近戰單位,由科技專案「軍事戰術」解鎖。戰鬥力高,且受傷後戰鬥力不會降低。

特殊設施:【建築】電子工廠(Electronics Factory)

替代工廠。電子工廠產能高於一般工廠,且產出4文化。

特殊能力:明治維新(Meiji Restoration)

城區互相鄰接時,除了獲得默認的少量加成外,額外獲得標準加成。

北條時宗的戰略

在「明治維新」的幫助下,日本將是對城市規劃要求最低的文明——僅僅是簡單地將城區緊密排列就能獲得別人絞盡腦汁才能獲得的加成額度,因此日本玩家最好專注于建設緊密的城區而非對建城地點精挑細選。「神風」的存在令沿海的日本軍隊非常危險,因此使用北條時宗的玩家應該盡可能地在沿岸作戰。借助「神風」能力的建設加成和他們強大的「武士」,日本文明擅長追求宗教和征服勝利,在文化勝利方面也並不落後——「電子工廠」會給日本玩家強有力的文化支持。

剛果(Kongo)

領袖:姆本巴-剛果阿方索一世(Mvemba a Nzinga)

領袖傾向:熱誠信徒(Enthusiastic Disciple)

希望其他文明將宗教傳播到他的國內。喜歡將其創立的宗教傳播到剛果境內的文明,敵視不將所創宗教傳播到剛果境內的文明。

領袖獎勵:宗教皈依(Religious Convert)

無法建設聖地、相關建築以及相關奇觀,無法招募大先知和創立宗教。

若剛果的過半城市信仰同一宗教,則剛果獲得該宗教所有信條的效果。

剛果的城市建成姆班紮或劇院廣場時,獲得一名該城市信仰宗教的使徒。

特色單位:持盾勇士(Ngao Mbeba)

替代劍士。持盾勇士訓練需求的產能高於一般劍士,但承受遠端攻擊時戰鬥力增加10,且無視森林和雨林的視線遮擋和移動力懲罰。

特殊設施:【城區】姆班紮(M’banza)

替代鄰里社區。由中古時代人文項目「行會」解鎖。需求產能減半。無視地格吸引力影響,固定提供5人口容量,且產出2糧食和4金錢。僅能在森林和雨林地格建設,但不移除地貌。

特殊能力:精神實體(Nkisi)

每一個存放在剛果城市內的雕塑類傑作、聖遺物和文物為剛果提供2糧食、2產能和4金錢。

大作家、大藝術家、大音樂家和大商人的偉人點數產出增倍。

宮殿額外獲得4個萬能槽。

姆本巴的戰略

身為一個剛果玩家,在遊戲開始時應該專注於將盡可能多的森林和雨林納入領土(如果附近沒有巴西文明的話這應該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然後利用「姆班紮」迅速提升城市的人口。為了利用「宗教皈依」,剛果玩家需要細緻挑選自己喜歡的宗教,並在其傳入國內後利用「宗教皈依」贈送的使徒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而這一過程根本不需要剛果產生哪怕1點信仰。如果剛果玩家獲得了信仰也可以將其用於贊助偉人,並利用「精神實體」帶來的好處,消耗偉人來提升國力。善用宗教、傑作和文物的力量,剛果玩家可以追求宗教勝利以外的任意勝利方式,其中以文化勝利最為適合。

挪威(Norway)

領袖:無情者哈拉爾(Harald Hardrada)

領袖傾向:維京末裔(Last Viking King)

試圖建立最強大的海軍。喜歡海軍力量強大的文明,敵視海軍力量弱小的文明。

領袖獎勵:北海驚雷(Thunderbolt of the North)

所有海軍近戰單位獲得劫掠相鄰沿岸地格的能力。

維京長船(Viking Longship):替代槳帆船。維京長船戰鬥力高於一般槳帆船,且在海岸地格開始回合時移動力增加1。

特色單位:狂戰士(Berserker)

中古時代近戰單位,由科技專案「軍事戰術」解鎖。戰鬥力高,且在敵方領土開始回合時移動力增加2,發動攻擊時戰鬥力增加7,但受到攻擊時戰鬥力減少7。

特殊設施:【建築】木板教會(Stave Church)

替代寺廟。令所在聖地鄰近森林時獲得標準加成。

特殊能力:北歐單桅商船(Knarr)

單位登船和登陸時不需要額外消耗移動力。

允許所有海軍近戰單位在中立海域休息和恢復。

研究古典時代科技專案「造船術」後允許單位進入海洋地格。

無情者哈拉爾的戰略

顯而易見,挪威文明是遊戲早期的海上暴徒。挪威玩家應該儘快鎖定那些疏于海軍發展的文明,利用「北歐單桅商船」和「北海驚雷」的組合席捲他們的沿岸地帶。如果發現疏於防禦的城市,不用客氣,直接奪取。挪威玩家的最強勢期是中古時代,這個時代正是「維京長船」和「狂戰士」的活躍期,挪威將在此時真正展現出雷霆萬鈞的打擊力。挪威文明最適合於征服勝利,並且可以從「木板教會」中獲得足夠的宗教支持,例如選擇十字軍信條來加強對敵人的打擊力度。

羅馬(Rome)

領袖:圖拉真(Trajan)

領袖傾向:賢帝(Optimus Princeps)

試圖擴張羅馬的領土。喜歡領土範圍廣闊的文明,敵視領土範圍狹小的文明。

領袖獎勵:圖拉真紀念柱(Trajan’s Column)

建立城市時自動獲得紀念碑。更改遊戲的起始時代會改變獲得的建築。

特色單位:羅馬軍團(Legion)

替代劍士。羅馬軍團訓練需求的產能高於一般劍士,但戰鬥力較高。能修建一處羅馬要塞。

特殊設施:【城區】公眾浴場(Bath)

替代引水渠。需求產能減半。額外提供2人口容量,且為所屬城市提供1滿意度(娛樂)。

特殊能力:條條大路通羅馬(All Roads Lead to Rome)

羅馬的城市(不論通過何種方式獲得)自動獲得本國貿易站。

建立在首都商路輻射範圍內的羅馬城市自動獲得通向首都的道路。

圖拉真的戰略

羅馬玩家需要在遊戲早期就大量訓練移民來全面鋪開城市,並迅速以工程學作為目標進行科研。一旦工程學研發完畢,圖拉真就能利用「公眾浴場」與「圖拉真紀念柱」的組合來迅速擴展版圖和城市規模。而「條條大路通羅馬」能讓羅馬在早期就獲得經濟支持,從國內商路也獲得足夠的金錢(當然作為羅馬玩家並不需要將所有的商路都指向國內),也能讓羅馬在安排國際商路時更得心應手。羅馬的擴張勢必會引發衝突,但羅馬可以倚仗「羅馬軍團」。羅馬軍團不僅擁有出色的防禦能力,還能建設「羅馬要塞」,這整整早了其他文明兩個時代(文藝復興時代科技解鎖要塞)!利用各種能力的組合,羅馬可以展開並維持一個龐大的帝國,並利用強大的國力任意選擇勝利方式。

俄羅斯(Russia)

領袖:彼得大帝(Peter)

領袖傾向:西化主義者(Westernizers)

喜歡科技與人文領先于俄羅斯的文明,敵視在這兩方面落後于俄羅斯的文明。

領袖獎勵:大使節團(Grand Embassy)

連接比自己更先進的文明的商路為俄羅斯提供額外產出(每三個俄羅斯尚未掌握的科技專案提供1科研,每三個俄羅斯尚未完成的人文項目提供1文化)。

特色單位:哥薩克騎兵(Cossack)

替代近代騎兵。哥薩克騎兵戰鬥力高於一般近代騎兵,身處或緊鄰本國領土作戰時戰鬥力增加5。攻擊後能繼續移動。

特殊設施:【城區】修道共同體(Lavra)

替代聖地。需求產能減半。每當俄羅斯在擁有修道共同體的城市消耗偉人時,該城市領土增加1格。

特殊能力:祖國母親(Mother Russia)

俄羅斯的城市建立時獲得額外的領土(增加8格)。

俄羅斯領土範圍內的凍土地格額外產出1產能和1信仰。

彼得大帝的戰略

俄羅斯是圈地擴張的大師。「祖國母親」和「修道共同體」的組合可以讓俄羅斯玩家迅速霸佔大片的領土並依舊保持高擴張速度,並且可以涉足其他文明根本無法有效利用的凍土,有效擴大了生存空間。而因擴張而拖下的文化和科研則可以通過彼得大帝的「大使節團」能力來補足,而這只需要你瞭解你的鄰居並合理安排商路。由於俄羅斯在領土上的強烈優勢,決定了他們有實力追求任何勝利方式,而「哥薩克騎兵」也為其征服勝利之路披荊斬棘,或是為俄羅斯玩家在追求其他勝利時抵禦外敵。

斯基泰(Scythia)

領袖:托米麗司女王(Tomyris)

領袖傾向:背刺之惡(Backstab Averse)

喜歡與斯基泰發佈友好宣言的文明,敵視背後攻擊或發動無理由戰爭的文明。

領袖獎勵:弑王者(Killer of Cyrus)

軍事單位攻擊受傷單位時戰鬥力增加5,消滅敵軍單位時恢復50點HP。

特色單位:薩卡弓騎手(Saka Horse Archer)

古典時代遠端單位,由科技專案「騎術」解鎖。移動力高,但射程短。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墳墩(Kurgan)

由遠古時代科技專案「畜牧」解鎖。產出1信仰和1金錢。鄰近牧場時額外產出1信仰。研究中古時代人文專案「行會」和近代人文項目「資本主義」後,都會額外產出1金錢。不能在丘陵地格修建,且不能與其它墳墩相鄰。

特殊能力:草原子民(People of the Steppes)

訓練輕騎兵單位或薩卡弓騎手時,一次獲得兩個單位。

托米麗司女王的戰略

斯基泰文明是在空曠地帶作戰的大師。斯基泰玩家應盡可能選擇窮兵黷武,並且儘早在馬群等依賴牧場改良的資源附近建立城市,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原子民」和「墳墩」的效果,並在宗教上不落人後(斯基泰玩家應盡可能地追求天空之神信條)。馬群也能為斯基泰的軍事提供便利,迅速訓練出大量的輕騎兵或「薩卡弓騎手」來對付她面前的敵人。身為斯基泰玩家,注意尋找落井下石的時機非常重要,而玩家與斯基泰做鄰居時,電腦控制的斯基泰也會效仿玩家——「背刺之惡」令她的鄰居在宣佈突襲和對付斯基泰的朋友之前不得不三思,因為這絕對會招致托米麗司女王的怒火,幾乎相當於同時向兩個文明宣戰,而斯基泰的騎兵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他們的宮殿門前。

西班牙(Spain)

領袖:費利佩二世(Philip II)

領袖傾向:反宗教改革(Counter Reformer)

試圖令西班牙全國信仰相同宗教。喜歡主流宗教與西班牙相同的文明,敵視向西班牙傳播異教的文明。

領袖獎勵:衛教斥異(El Escorial)

軍事單位與主流宗教和西班牙不同的勢力(文明或城邦)作戰時戰鬥力增加4。

宗教審判官使用次數增加一次。

特色單位:征服者(Conquistador)

替代火槍手。征服者訓練需求的產能高於一般火槍手,但與宗教單位處於同一地格作戰時戰鬥力增加10。征服者攻破城市或攻破城市時征服者與城市中心相鄰,則強迫該城市改信西班牙的主流宗教。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傳教會(Mission)

由文藝復興時代人文項目「探索」解鎖。產出1信仰。在首都所處以外大洲時額外產出2信仰,鄰近學院區時產出1科研。研究原子時代人文專案「文化遺產」後,額外產出2科研。

特殊能力:黃金艦隊(Treasure Fleets)

每一條洲際商路都會為西班牙提供額外產出(國際商路提供3金錢,國內商路提供1糧食和1產能)。

研究文藝復興時代人文專案「重商主義」後能夠將船隻編成艦隊和大隊。

費利佩二世的戰略

由於「黃金艦隊」的效果,西班牙玩家應選擇所在大洲的邊緣或是沿岸建城以尋求海外移民。如果這一舉措無法和平推進,「征服者」將為西班牙玩家創造環境。一旦西班牙在其他大洲站住腳,「黃金艦隊」和「傳教會」將給西班牙帶來豐厚的利益。費利佩二世熱切希望所有的文明都信仰他所信仰的天主教,在「衛教斥異」支持下,費利佩二世擅長向全世界推銷他的宗教,直到每一個角落都追隨他的信仰為止,令其成為宗教勝利或征服勝利的有力競爭者。

蘇美爾(Sumeria)

領袖:吉爾伽美什(Gilgamesh)

領袖傾向:忠誠誓約(Ally of Enkidu)

喜歡與蘇美爾保持長時間的同盟關係的文明,敵視譴責或攻擊與蘇美爾發佈友好宣言或同盟的勢力的文明。

領袖獎勵:休戚與共(Adventures with Enkidu)

對正在與同盟文明交戰的文明的宣戰行為不產生戰狂懲罰。

與其他文明聯合作戰時,雙方單位會與5格範圍內最近的對方單位共用掠奪收益和戰鬥經驗。

特色單位:戰車(War Cart)

替代重戰車。遊戲初始即可訓練。戰車戰鬥力和移動力都高於一般重戰車,且免疫反騎兵單位與重騎兵單位作戰時的克制戰鬥力加成。

特殊設施:【改良設施】通靈塔(Ziggurat)

遊戲初始即可修建。產出2科研。緊鄰河流時產出1文化。不能在丘陵地格修建。

特殊能力:史詩求索(Epic Quest)

摧毀野蠻人營地時,額外獲得拜訪聚落的獎勵。

以宗主國許可權徵用城邦單位時消耗的金錢減半。

吉爾伽美什的戰略

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初的文明,蘇美爾玩家的一切優勢都將在遊戲一開始便完全展現出來——「戰車」和「通靈塔」都無需任何科技支持,而「休戚與共」也將在非常早期解鎖。蘇美爾玩家應迅速建造「戰車」來四處狩獵野蠻人營地以獲取「史詩求索」的效果,並在河邊選址建設「通靈塔」以求早期獲得科研和文化的加成。對於吉爾伽美什的鄰居來說,他是個優秀的盟友,因為參戰雙方都可以從「休戚與共」中獲得好處。蘇美爾玩家應該利用這些能力在遊戲初期就建立優勢,然後將其維持下去,以為各種勝利方式做好鋪墊。

阿茲特克(Aztec)*DLC文明

領袖:蒙特祖瑪一世(Montezuma I)

領袖傾向:統治者(Tlatoani)

試圖將更多種奢侈資源納入領土。喜歡與自己擁有相同奢侈資源的文明,敵視擁有自己尚未獲得的奢侈資源的文明。

領袖獎勵:四方獻禮(Gifts for the Tlatoani)

領土範圍內開發的每一份奢侈資源額外為兩座城市提供滿意度。

領土範圍內開發的每一種奢侈資源令軍事單位戰鬥力增加1。

特色單位:雄鷹戰士(Eagle Warrior)

替代勇士。雄鷹戰士訓練需求的產能高於一般勇士,但戰鬥力也高於一般勇士。擊敗野蠻人以外敵方單位時,一定幾率將其俘獲並轉化為建築工。

特殊設施:【建築】蹴球(Tlachtli)

替代競技場。額外產出2信仰和1陸軍統帥點數。

特殊能力:阿茲特克太陽紀(Legend of the Five Suns)

建築工可以消耗使用次數,立刻推進在建城區20%的建設進度。

蒙特祖瑪一世的戰略

阿茲特克文明是一個能從遊戲開始戰狂到結束的文明,且使用蒙特祖瑪一世玩家能通過「四方獻禮」的效果來維持住不斷擴張所帶來的延展情緒壓力,最大限度減輕厭戰對發展帶來的影響。借助「雄鷹戰士」捕獲敵人的能力,阿茲特克在遊戲最初期的一波推進將為他們帶來充足的勞動力,並利用「阿茲特克太陽紀」的特效來迅速推進城市的建設,或是用於改善國內的資源;「人祭球場」也能為阿茲特克的好戰侵略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援。作為阿茲特克玩家,不斷的擴張將是他們最終的追求,意味著他們必將是征服勝利的有力競爭者——「四方獻禮」不僅能為他們帶來足夠高的滿意度維持巨大的帝國,也能為其軍隊提供充足的戰鬥力加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