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aradoxplaza
政府機制
專注提升王權與管控力是《歐陸風雲5》的兩大核心制勝機制。高王權不僅能直接通過貿易增加收入,還能間接提升稅收 —— 王權越高,階層滿意度就越高,你就能向各階層徵收更多賦稅。所有稅基都會按管控力拆分,因此管控力高的地區,能為你帶來更多資金、人力和船員。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升王權:在內閣、陸軍及海軍中任用更多 “王室派系” 人物;
取消階層特權(需注意此舉會大幅降低穩定性);
頒佈特定法律、推動技術進步、確立社會價值觀,以及建造會計室等專屬建築。管控力則可通過修建道路、建造教堂和鑄幣廠等建築、降低鄰近性成本,以及在省份部署軍隊來提升。全國平均管控力的提高,也會反過來增加王權。
內閣行動是在國內推行各類舉措的關鍵。無論是整合新領土、同化異族文化、提升管控力,還是其他事務,都需要通過內閣來執行。每項內閣行動都對應行政、外交、軍事中的一項相關技能。挑選合適的內閣成員執行對應行動,是行動成功的核心。
社會價值觀會根據你的遊戲目標為國家帶來相應增益。建議在遊戲初期就確定想要發展的社會價值觀,以便在後續進程中有針對性地推進。培育任何一種社會價值觀都需要時間和規劃。
人口機制
人口是國家的生命線。他們會在建築和資源採集點勞作,會被徵召為徵召兵,也能被招募為職業軍隊。確保人口不挨餓且保持較高滿意度,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滿意的人口會提升國家管控力,同時減少叛亂風險。
提升人口增長的方式包括:提供廉價食物、保持高繁榮度、提高人口容量,以及在省份建立充足的糧食儲備(通常通過建造糧倉等建築實現)。需要注意的是,農村地區預設擁有 0.10% 的人口增長率,但人口容量低於城鎮和城市。明確哪些地區適合升級為城鎮或城市,是重要的發展策略。
疾病、自然災害和破壞性戰爭會導致大量人口死亡,需格外警惕。
經濟機制
國家經濟中,金幣的三大主要來源為:鑄幣、階層稅收和貿易。鑄幣收入取決於你將金銀轉化為貨幣的數量 —— 鑄幣比例過高會推高通貨膨脹,反之則會降低通脹。首都市場必須擁有實物金銀,才能開展鑄幣活動。階層稅收取決於各階層人口的收入以及你的管控力,提升建築和資源採集點的利潤,會相應增加稅收(具體數額基於管控力)。稅收過高會加劇階層不滿,甚至引發內戰。貿易收入則取決於你在所有涉足市場中的貿易利潤。
《歐陸風雲5》採用基於價格的經濟體系,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隨特定市場的供需關係變化。低物價會提高人口滿意度,但降低利潤;高物價則會產生相反效果。此外,供給價格高的建築會更昂貴,或利潤更低。掌控遊戲經濟的關鍵在於平衡物價 —— 對於建築材料、紙張、武器等大量建築所需的輸入型商品,保持低價可能更有利;而對於辣椒、漆器、瓷器等高需求商品,維持相對高價則能獲取更多利潤。
資源採集點始終能盈利,因為商品必然有價格,且資源採集點生產時無需消耗其他商品。構建經濟的一個良好起點是:優先建造高盈利的資源採集點,並通過貿易維持其價格穩定。需要注意的是,城鎮和城市中的資源採集點容量會比農村地區減半,因此不建議將資源採集點產出極高的地區升級為城鎮或城市。
某一地區的市場准入度會影響生產建築的產出,並降低資源採集點的基礎稅收。因此,在該地區建造設施時,需充分考慮其管控力和市場准入度。
部分建築(如教堂、市場、兵營)會產生維護成本,這些建築需要政府支付特定商品來維持運營,但政府僅承擔 20% 的商品成本。維護成本完全由建築所在市場的商品價格決定,商品越昂貴,建築維護費用就越高。但同時要注意,這些建築會創造需求,進而提升同一市場內資源採集點和生產建築的盈利能力。
建造市場等貿易類建築,能增加市場的進出口貿易次數,有望提升貿易利潤。但如果過度建造貿易建築,可能會導致市場內無利可圖,甚至因維護這些建築而虧損。市場、商人區、大型市場等貿易建築不受管控力影響 —— 無論它們位於首都還是帝國偏遠地區,對貿易優勢和貿易容量的影響都是相同的。
外交機制
務必關注國家外部的外交動態,這會對你自身的外交努力產生切實影響。例如,若你希望與奧地利保持良好關係,就應避免與它的任何敵人或競爭對手結盟。
宗教、文化、社會價值觀和政府形式都會影響外交關係。與你在這些方面更契合的國家,更傾向於建立友好關係。
警惕 “敵對度”!每個國家的基礎敵對度取決於兩國間的差異,通過戰爭強行奪取領土會導致敵對度大幅飆升,甚至引發其他國家組成反你聯盟。你可以通過改善關係來降低敵對度。
國家間的外交聲譽和信任度,會影響對方與你開展友好行動的意願。因此,背叛誰、何時拒絕他國提議,都需謹慎抉擇。
戰爭機制
一場戰鬥的勝負遠不止取決於軍隊數量。即便兵力較少,只要軍隊或海軍擁有更高士氣、紀律性、更優良的部隊類型,以及更優秀的將領或海軍上將,也能極大影響戰局。此外,還需關注由地形、地貌和氣候決定的地區防禦戰術值,遊戲中的 “戰術地圖模式” 可幫助你快速查看這一數值。
戰敗後,部隊通常會撤退。徵召兵即便在本國領土內也無法直接補充,需經過漫長時間才能恢復;職業軍隊可以補充,但僅限在友方領土、附庸國領土或本國領土內進行。
警惕補給線問題:每支軍隊都會從友方或被佔領省份獲取糧食。若該省份糧食短缺,或軍隊超出補給範圍,就會失去糧食供應並開始挨餓,最終導致士兵死亡。每個團會儲存約一個月的糧食,但你可以通過補給馬車等輔助單位增加軍隊的糧食儲存量。
軍隊編成也至關重要,這與現實戰鬥相似 —— 切勿隨意組建部隊。部分部隊主動性高(能更快投入前線),部分部隊傷害更高(如騎兵)。《歐陸風雲5》中的許多部隊都有其特定作戰用途,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並合理編組軍隊,是取勝的關鍵。例如,炮兵在戰鬥的炮擊階段(向敵軍開火)發揮重要作用,缺少炮兵會導致你無法參與炮擊階段,可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此外,炮兵還能加速圍攻防禦工事,沒有炮兵的話,一場圍攻可能持續數年。
相比之下,海軍的組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用途:是用於運輸、擊敗敵方海軍、維持海上存在,還是其他目的。海軍部隊也和陸軍部隊一樣有特定用途,例如輕型艦隻主動性和航行速度高,能比重型艦隻或槳帆船更快加入海戰,但傷害更低。
《歐陸風雲5》的軍隊存在補給線機制!若軍隊無法從附近有糧食的城鎮獲得充足補給,就會開始挨餓。在敵方領土內保障軍隊補給線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通過海軍提供糧食、在被佔領領土建造補給站,以及配備補給馬車等輔助單位來增加軍隊的最大糧食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