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控制力基礎機制解析
控制力決定省份收益,受距離與地形直接影響。
首都周邊省份享有高控制力,每格距離產生基礎40點損耗,山地(+50%)、丘陵(+25%)等地形會顯著增加損耗。
陸權國家控制力優化方案
首都選址
優先選擇河流上游位置,順流而下可獲得30點損耗減免,選擇人口密集區域作為政治中心。
基建體系
建設道路網路:礫石道路每格減少20點損耗,在關鍵河流節點建造橋樑,進一步降低損耗。
升級道路等級:三級道路可減少30點損耗
政策改革
選擇”流動宮廷”改革,減少10%陸地損耗
將中央集權價值觀提升至100,獲得10%臨近損耗減免,選擇陸權價值觀,額外獲得10%損耗減免。
海權國家控制力提升路徑
首都定位
將首都設在天然良港,出海格損耗從40降至0.01,通過海域連接其他港口城市,海域每格基礎損耗僅4點。
海上優勢
利用科技與政策將海域損耗從5點降至3.5點
建造碼頭(+0.1)和泊地(+0.3)提升港口容量,確保港口升級為集鎮,解鎖建築建造許可權。
節點建設
建立”天然良港-內陸”輻射網路,通過海上連接繞過陸路損耗,再從沿海港口向內地延伸控制。
增益手段
發展度提升間接增強控制力
船運運河等特殊建築提供額外減免,保持足夠海上存在以維持海域損耗減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