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計畫 2 (Project Cars 2) 圖文全攻略

23 9 月

廣告

作者:annyroal36

來源:3DM

功能表/介面介紹

生涯功能表

你即將踏上終極車手的略稱。你可以在賽事中心管理你的賽車生涯。
新車手:你的生涯再次開始。輸入你的車手詳細諮詢,包含姓名、首字母及國家/地區。
繼續車手生涯:讀取遊戲存檔。
管理車手:可以再次刪除你的車手生涯存檔。

生涯賽事介面

你一共可以選擇26項不同的賽車賽事進行你的生涯模式。
但要注意,你初始開展車手生涯時,只能夠選擇等級6至等級3的賽事,需要先完成等級3的賽事,你才能解鎖更高級的賽事。
換言之,在這裡你必須決定是否要從最底層(等級6),一路通過各階級達到以等級1的頂端。如果沒有,則需要再一次嘗試相同階級的賽事。
遊戲一開始會推薦你進行卡丁車賽,因為駕駛卡丁車操控相對簡單,可以讓你很好地融入遊戲。

系列賽介面

當你已選擇了你的賽事,是時候決定要在哪個系列賽開始你的生涯。系列賽架構會根據你所選擇的賽事而不同。
有些會有多個起始點,有些只有一個,還有一些只有單向系列賽。
比賽日期:在螢幕的右側一般都會顯示當前系列賽的單個賽段比賽日期,單個系列賽多數是4個或以上賽段。
系列賽:螢幕左側顯示你現在參與的賽事有多少個系列賽,一般要先完成地區系列賽,才能夠參加該項賽事的世界總決賽。
賽期:你可以選擇“短賽期”又或者是“完整賽季”。
規則:瞭解完這個賽事的系列賽和賽段樹木之後,你就要熟讀賽事的規則。
賽事的規則一般包含跑位元分配規則、積分規則,如果有懲罰規則,那麼你就要注意了。

車手網路介面

車手網路中顯示你的個人資料。你可以在此檢視你的賽車競爭執照的細節,編輯你的線上個人資料的資訊,以及觀看你的所有遊戲成績、相片及影片。

選擇車隊/簽約介面

現在你先選好參加這次賽事的車子,一般來說生涯模式中規定的車子並沒有性能上的明顯差異,只是外觀塗裝的不同。
選擇不同顏色的車子,也就會決定你加入哪支車隊(因為賽車計畫2沒有獲得任何車隊的授權)。
選好車子以後,車隊會發給你一份邀請函,只要你點擊簽名位置,就可以直接簽下去。一旦這麼做,你的終極車手之旅就準備好啟程了。

生涯統計表介面

主畫面:生涯統計表是管理職業生涯的主要平臺。在首頁標籤下方,顯示所有與你目前參加的主要系列賽有關的內容。你可在此進入每一回合的賽道、劍士賽事日曆、檢查來自隊友或其他人的電子郵件、檢視你的系列賽排行,以及讀取前場比賽的新聞頭條。
製造商賽事:在生涯中駕駛指定製造商的車輛,並獲取熟悉度,可解鎖製造商賽車。
邀請賽事:在你的生涯進度中,你會受邀參加賽事。邀請賽事有不同的賽事項目,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和重玩,且不限次數。
進度及設定:在此你可檢視你的生涯進度。你也可以查看你贏得的獎盃和榮譽,以及尚未達成的成就。你也可以在此為賽事設定對手的難度等級。

回合開始介面

這是你即將進入的回合的最終概要。你可在此設定你要參加哪些比賽,還有比賽的長度。一旦準備好了,點擊開始然後上場。
在此介面,你要注意的是賽道的縮略圖,當中藍色部分是高速路段,綠色部分是平穩路段,紅色部分是低速路段。
在地圖縮略圖上方還會顯示此次比賽屬於單個系列賽中的第幾場比賽。
而螢幕右上方會顯示賽事限時以及圈數。

載入介面

載入介面其實大多數內容跟回合介面類似。
在這裡你要留意的是對賽道資料補充的兩項資訊,分別是賽道長度以及彎道數。
另外你要注意今天的天氣情況,稍後時間就可以根據天氣來選擇你的輪胎。
最後就是了解這條賽道的相關記錄,你可以參照世界最top的玩家比賽用時作為你的比賽目標。

預賽介面

在查看預賽介面時,會看到參加者名單。你也可以藉由點擊地圖圖示來查看賽道的詳細地圖。
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在此比賽開始前變更你的車輛設定或進站策略。
此外,你也可以在選項中將HUD擺設自訂為符合你的風格。準備好賽車時就按下開始按鍵吧。

比賽介面

地圖縮略圖:地圖的指向與行車方向相同,也即是說,沒有固定方向的指北針。
圈數與排名:“L”為“圈”,顯示為當前圈數與總圈數的比值關係(如第一圈,L1/10);“P”為“玩家/車手”,顯示為玩家當前位置與總車手人數的比值關係(如第一名,P1/10)。
比賽時間:它累計玩家在當前賽事的行駛用時。當中還記錄了前一圈賽事的用時以及最佳圈速用時。
儀錶盤:(僅限車內視覺)部分車輛的駕駛盤或儀錶盤上會有詳細的檔位、轉速表、車速表、四輪狀況、油量、最佳切換檔位元提示等關鍵資訊顯示。
車速與四輪狀況:螢幕的右下角,當輪子不受到非正常壓力之下,它們會顯示為綠色,稍微受到壓力會顯示為黃色,受到劇烈壓力會顯示為紅色。四輪狀況右側是車速以及當前檔位,車速以英里作為單位(MPH),而檔位元就會以數字來表示,當設置為手動擋,那麼倒車就應該是R檔,靜止的車輛顯示為N檔。
指引路線:(僅在輔助系統當中開啟了指引路線時)指引路線會出現在眼前的道路上,綠色表示可以盡情踩踏油門,而黃色表示已經收油門,而紅色則表示該刹車。
起步燈:(僅在賽事起步時出現)螢幕上方出現四行四列的圓圈,當倒計時出現,它們會逐排往下點亮(呈現紅色),當最後排是綠色,一旦最後一排被點亮其餘的燈泡都會變成綠色,意味著此時就可以起步發車。
輪胎狀況:按一次C鍵可以顯示輪胎狀況,當輪胎由綠色變為黃色,就表示輪胎出現磨損,當輪胎變為紅色的時候,就表示輪胎已經損壞,而且對你的賽車性能造成極大影響。

比賽結束介面

賽車的一切都在於結果,而這裡就是可以查看你的成果的地方。
所有車手都按照結束為止排序於排行榜上。你也可以看到每一位元車手獲得的分數,還有顯示與其他車手及他們的比賽時間差的相關情報。
如果系列賽有分配車隊積分,你也可以在此查看車隊的分數。

立即比賽菜單

自訂比賽:建立自訂離線賽事(單場賽事)。
私人聯繫:你的私人測試比賽。
線上流覽:加入來自世界各地的賽事。
建立線上賽事:建立自訂多人賽事(單場賽事)。

自訂比賽介面

這裡是在你直接加入快速比賽前可選擇車輛及賽道,或設定自訂週末賽事的地方。
如果要設定自訂週末賽是,你可決定對手的數量和技術,並設定其他賽事設定、比賽設定和常規與規則。
要加速此流程,你也可已使用賽事預設來自動設置一組與你選擇的預設相對應的設定後,再開始調整成你喜歡的週末賽事。

車輛選擇介面

在此你可以選擇要駕駛的車輛。車輛會以製造商列出,但你也可已用“分類”選項以車輛等級列出。或者,你也可以按字母檢視。
與生涯模式選擇車輛不同,在此,你選擇一輛車以後不會有車隊跟你簽約,而是根據該車的等級來決定你即將參加的賽事(譬如你選擇卡丁車,那麼就是選擇參加卡丁車賽事)。

賽道選擇介面

在此你可以選擇要競賽的賽道。可以檢視賽道場所,所選賽道都會個別顯示,或按字母顯示,所喲的賽道將會顯示于單一清單上。
要注意,部分賽道是包含“逆向”、“短道”多個版本,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挑選。

常規與規則介面

你可以在常規與規則中設定賽事處罰的寬鬆度,以及要啟動或停用的處罰。
共有四項處罰可以啟動,分別是賽道限制處罰、允許的加時處罰、通過維修區處罰、出維修區處罰。
賽道限制處罰,禁止兩輪以上跑出賽道,否則罰分;
允許的加時處罰,當賽事限時超過允許的時間,還有賽車在賽道上進行比賽,這些車手都會受到處罰;
通過維修區處罰,以高過規定的速度在維修區內行駛,會遭到處罰;
出維修區處罰,走出維修區的時候,不避讓賽道上正常比賽的賽車,會遭到處罰;

全車輛列表

導讀:下圖中的車輛全是縮略圖並非遊戲中賽車的建模,想要觀看真實的遊戲車模,可以點擊選擇車輛介面中的“展示房”。
另外挑選賽車時,不單止要看它的性能,還需要注意它適合參加的賽事。

車輛型號小常識

首先教大家看車型號的小常識。
“V8”,表示“V8氣缸”;
“V10”,表示“V10氣缸”;
“V12”,表示“V12氣缸”;
“TC”,表示“牽引力控制”;
“Turbo”,表示“渦輪增壓”;
“撇號”,表示“後面帶的是該車輛的出產年份(非量產年份)”;
“GT+數位”,表示“對應數位的GT賽事”;
“24h”,表示“勒芒24小時耐力賽”;
“RX”,表示“拉力賽”;
“RS”,表示“運動版”;
“FG”,表示“越野版”;

謳歌(Acura)

Acura NSX

Acura NSX GT3

Agajanian(Agajanian)

Agajanian Watson Roadster

阿斯頓馬丁賽車(Aston Martin Racing)

Aston Martin DB11

Aston Martin DBR1/300

Aston Martin Vantage GT12

Aston Martin Vantage GT3

Aston Martin Vantage GT4

Aston Martin Vantage GTE

Aston Martin Vulcan

奧迪(Audi)

Audi 90 quattro IMSA GTO

Audi A1 quattro

Audi R18 e-tron’14

Audi R8(LMP900)

Audi R8 LMS

Audi R8 LMS 24h

Audi R8 V10 Plus

Audi V8 DTM

BAC(Briggs Automotive Company)

BAC Mono

奔利/賓利(Bently)

Bently Continental GT3’15

Bently Continental GT3’16

Bently Continental GT3 24h

Bently Speed8

寶馬(BMW)

BMW 1M Coupe

BMW 1M Coupe StanceWorks

BMW 2002 StanceWorks

BMW 2002 Turbo

BMW 320 TC

BMW 320 Turbo

BMW M1 Procar

BMW M3 GT4

BMW M3 Group A

BMW M6 GT3

暫缺

BMW M6 GTLM

BMW V12 LMR

BMW Z4 GT3

凱迪拉克(Cadillac)

Cadillac ATS-V.R GT3

凱特漢姆(Caterham)

Caterham SP/300.R

Caterham Seven 620 R

雪佛蘭(Chevrolet)

Chevrolet Camaro Z/28 ’69

Chevrolet Camaro ZL-1

Chevrolet Corvette C7.R

Chevrolet Corvette Z06

Chevrolet IR-12 Chevy Oval

Chevrolet IR-12 Chevy Road

雪鐵龍(Citroen)

Citroen DS3 RX

法拉利(Ferrari)

Ferrari 288 GTO

Ferrari 330 P4

Ferrari 333 SP

Ferrari 365 GTB4

Ferrari 488 Challenge

Ferrari 488 GT3

Ferrari 488 GTE

Ferrari Enzo

Ferrari F40 LM

Ferrari F50 GT

Ferrari LaFerrari

福特(Ford)

Ford Escort RS1600

Ford Escort RS1600(RX)

Ford Escort RS1600(Racing)

Ford F-150 RTR

Ford Falcon FG

Ford RS RX

Ford Fusion

Ford GT

Ford GT LAM GTE

Ford MkIV

Ford Mustang’66

Ford Mustang Boss 302R

Ford Mustang Cobra TA

Ford Mustang GT

Ford Mustang RTR GT4

Ford Sierra Cosworth

Ginetta(Ginetta)

Ginetta G40 GT5

Ginetta G40 Junior

Ginetta G55 GT3

Ginetta G55 GT4

Ginetta G57

Ginetta LMP

本田(Honda)

Honda 2&4 Concept

Honda Civic Coupe GRC

Honda Civic Type-R

Honda IR-12 Honda Oval

Honda IR-12 Honda Road

捷豹(Jaguar)

Jaguar E-Type V12 Group44

Jaguar F-Type SVR Coupe

Jaguar XJ220 S

Jaguar XJR-9

Jaguar XJR-9 LM

KTM(KTM Sportmotorcycle AG)

KTM X-Bow GT4

KTM X-Bow R

林寶堅尼/蘭博基尼(Lamborghini)

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

Lamborghini Diablo GTR

Lamborghini Huracan

Lamborghini Huracan GT3

Lamborghini Huracan ST

Lamborghini Sesto Elemento

Lamborghini Veneno

LiGiER(LiGiER)

LiGiER JS P2 Honda

LiGiER JS P2 Judd

LiGiER JS P2 Nissan

LiGiER JS P3

蓮花(Lotous)

Lotus 25

Lotous 38

Lotous 40

Lotous 49

Lotous 49C

Lotous 51

Lotous 56

Lotous 72D

Lotous 78

Lotous 98T

Marek(Marek)

Marek RP 219D LMP2

Marek RP 339H LMP1

馬自達(Mazda)

Mazda MX-5 Radbul

麥拿侖/邁凱倫(McLaren)

McLaren 570S

McLaren 650S GT3

McLaren 720S

McLaren F1

McLaren F1GTR LT

McLaren P1™

P1™ GTR

梅賽德斯(Mercedes)

Mercedes-AMG A 45 4MATIC

Mercedes-AMG A 45 RX

Mercedes-AMG A 45 Touring

Mercedes-AMG GT R

Mercedes-AMG GT3

Mercedes C 63 Coup S

Benz/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

Mercedes-Benz 190E 2.5-16 DTM

Mercedes-Benz 300 SEL 6.8

Mercedes-Benz 300 SL

Mercedes-Benz CLK-LM

Mercedes-Benz SLS AMG GT3

Mercedes-Benz Sauber C9

Mercedes-Benz Sauber C9 LM

寶馬迷你(Mini)

Mini Countryman RX

三菱(Mitsubishi)

Mitsubishi Lancer Evo IX

Mitsubishi Lancer Evo VI SVA

Mitsubishi Lancer Evo VI TME

Mitsubishi Lancer Evo X

日產(Nissan)

Nissan 240ZG GTS

Nissan 280ZX IMSA

Nissan 300ZX Turbo IMSA

Nissan 300ZX Turbo LM

Nissan GT-R GT3

Nissan GT-R Nismo

Nissan GTP ZX-T

Nissan KDR30

Nissan Nissan R89C

Nissan Nissan R89C LM

Nissan R390 GT1

Nissan Skyline R32

Nissan Skyline SMS-R

Olsbergs(Olsbergs)

Olsbergs RX Supercar Lite

歐寶(Opel)

Opel Astra TCR

Oreca(Oreca)

Oreca 03 Nissan

帕加尼(Pagani)

Pagani Huayra BC

Pagani Zonda Cinque

Pagani Zonda Revolucion

帕諾茲(Panoz)

Panoz Esperante GTR1

保時捷(Porsche)

Porsche 911 GT1-98

Porsche 911 GT3 R

Porsche 911 GT3 R 24h

Porsche 911 GT3 RS

Porsche 918 Spyder

Porsche 935/77

Porsche 935/80

Porsche 936 Spyder

Porsche 962C

Porsche 962C LH

Porsche Cayman GT4 MR

Radical(Radical)

Radical RXC Turbo

Radical SR3-RS

Radical SR8-RX

雷諾(Renault)

Renault Alpine A442B

Renault Clio Cup

Renault Formula Renault

Renault Megane RS 275

Renault Megane RX

Renault Megane Touring

Renault Megane V6

Renault R.S. 01

Renault R.S. 01 GT3

RWD(RWD)

RWD P20 LMP2

RWD P30 LMP1

SMS(SMS)

SMS Formula A

SMS Formula C

SMS Formula R

SMS Formula X

SMS Kart

豐田(Toyota)

Toyota 86

Toyota GT-86

Toyota GT-86 RB

Toyota GT-86 RB GT4

Toyota GT-ONE’98

Toyota GT-ONE’99

Toyota TS040

大眾(Volkswagen)

Volkswagen Polo RX Supercar

全賽道列表

阿爾加維,葡萄牙(Algarve)

蔚藍海岸,法國(Azure Coast)

蔚藍賽道,法國(Azure 賽道)

Bannochbrae,蘇格蘭(Bannochbrae)

巴賽羅那-加泰隆尼亞,西班牙(Barcelona-Catalunya)

巴瑟斯特,澳大利亞(Bathurst)

布蘭茲-哈奇賽道,英國(Brands Hatch)

布爾諾,捷克(Brno)

卡德威爾,英國(CADwell)

卡德威爾公園,英國(CADwell Park)

加利福利亞,美國(California Highway)

斯帕賽道,比利時(Circuit de Spa-Francorchamps)

美國賽道,美國(Circuit of the Americas)

戴托納國際賽車場,美國(Daytona)

DirtFish,美國(DirtFish)

唐寧敦公園,英國(Donington Park)

迪拜,阿聯酉(Dubai Autodrome)

富士,日本(Fuji)

Hell場地拉力賽,挪威(Hell)

霍肯海姆經典賽道,德國(Hockenheim)


伊莫拉,義大利(Imola)

印弟安納波里斯賽車場,美國(Indianapolis)

諾克希爾,蘇格蘭(Konckhill)

拉古納塞卡,美國(Laguna Seca)

勒芒,法國(Le Mans)

Loheac,法國(Loheac)

長灘,美國(Long Beach)

Ludden Hill,英國(Ludden Hill)

梅賽德斯雪地賽道,瑞典(Mercedes-Benz)

莫哈韋沙漠,美國(Mojave)

蒙紮老式賽道,義大利(Monza)

紐伯格林,德國(Nurburgring)

奧舍斯萊本,德國(Oschersleben)

岩體公園,英國(Oluton Park)

紅牛賽道,奧地利(Red Bull Ring)

美國賽道,美國(Road America)

盧昂-萊塞薩爾賽道,法國(Rouen Les Essarts)

Ruapuna Park,紐西蘭(Ruapuna Park)

SUGO,日本(SUGO)

Sakitto,日本(Sakitto)

薩馬蘭奇雪地賽車場,迦納達(Sampala)

銀石賽道,英國(Silverstone)

銀石經典賽道,英國(Silverstone)

Snetterton,英國(Snetterton)




索諾瑪賽道,美國(Sonoma Raceway)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比利時(Spa-Francorchamps)

德克薩斯賽道,美國(Texas Motor Speedway)

沃特金斯葛籣國際賽道,美國(Watkins Glen)

Wildcrest場地拉力賽道,南非(Wildcrest)

威洛斯普林斯,美國(Willow Springs)

佐爾德,比利時(Zolder)

國立蒙紮賽道,義大利(Monza)

珠海國際賽車場,中國(ZhuHai)

輔助系統解析

輔助轉向

介紹:轉向輔助會自動確保在任何彎道都有足夠的轉向力,同時確保車手可維持車輛轉向的操作。
建議:最好關閉了這個輔助,因為很大程度上,你在轉彎的時候,車輛像似火車走在軌道上一樣,由系統去操縱,雖然玩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方向盤,不過車輛調整方向的幅度會大大減弱。
在彎道想進行超車幾乎不可能,尤其是超越AI車輛,你和它們的行車路線幾乎一致的,硬生生超車,往往因為無法強打方向盤而發生碰撞。如果你一定要在開啟此輔助時,進行彎道超車,建議關閉駕駛輔助,否則你無法以加大油門的方式超車。
再者,你亦很難察覺到在過彎時輪胎的打滑,輪胎損耗自然就會降低,你自然就會失去很多駕駛體驗。

刹車輔助

介紹:刹車輔助會自動確保車輛刹車及減速以通過任何彎道,同時確保車手仍握有車輛刹車的主導權。
建議:開啟刹車輔助或多或少都跟下面駕駛輔助當中的制動防抱死系統是重疊的。
這個輔助是在指引路線的減速路段和刹車路段中,自動幫助車輛減速,即便你踩死油門,車輛都會因為這個輔助系統而減速。
對於剛開始玩模擬真實賽車遊戲的玩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在賽車場上的刹車距離感。但長時間開啟這個輔助,你會慢慢失去刹車的敏銳感,避免過份依賴它,最好還是關閉。
要玩好一款模擬真實賽車遊戲,“刹車”是關鍵,可是輔助刹車,往往會選擇最保險的方案,譬如有些大直道只是有輕微的彎道或小坡,系統就會強制令到車輛減速,或許真實賽道中這是車手必須應急刹車,可是遊戲則是理想世界,所以沒必要開啟輔助刹車,而你在減速時,應當自行選擇激進、冒險而又不滑出賽道的刹車方案。

駕駛輔助

介紹:駕駛輔助系統作為一個母體,負責控制ABS、車身穩定控制及牽引控制。
關閉,所有3種輔助都會關閉,且賽道上時無法切換為開啟。
完整,所有3種輔助都會開啟,但在賽道上可以切換為關閉。
真實,駕駛輔助系統提供的説明,將與車輛於真實生活中相對應。
建議:筆者認為這個輔助值得開啟,至於選擇完整還是真實,就悉隨尊便。
首先駕駛輔助當中的三項功能都是真實車輛具備的系統,如果你關閉了,車子在賽道上跑起來就會很容易失控,尤其是在刹車的時候忽然就會打滑。
除非是對自己的操控技術有十足的信心,否則不建議開啟。尤其是在與玩家比賽的時候,別人在彎道中輕微碰你一下,你的車子也可能要出大事故。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一下駕駛輔助當中的三項功能。
制動防抱死系統(ABS)會預防刹車時車輛輪胎發生鎖死。
將此選項設定為高或低可啟用ABS並藉此指定輔助強度(設定為高科減少輪胎發生鎖死),同時可在賽場上切換此選項。將此選項切換至“關”時,會完全停用ABS。
注意,此設定可能會被其他遊戲模式本身的輔助規則所覆蓋,例如計時賽或可將ABS輔助強制關閉的多人大廳及線上錦標賽。
穩定控制,車身穩定控制(SC)會減少車輛滑行的幾率,尤其是過彎時。當偵測到開始滑行時,動力將會被切斷,或在每個輪胎上套用微量的刹車,以車輛推回期望的方向,進而重拾穩定度。
將此選項切換至“開”時,可在賽道上啟用或停用SC。將此選設為“關”時,會完全停用SC。
注意,車身穩定控制(SC)設定為“開”時,由於功能需求,會自動啟用ABS及TC。
此外,此SC設定可能會被其他遊戲模式本身的輔助規則所覆蓋,例如計時賽或可將SC輔助強制關閉的多人大廳及線上錦標賽。
牽引控制,牽引控制(TC)會以電子感測器控制每個輪胎的轉速及牽引。
當輪胎失去牽引時(與對側相比旋轉過多),TC會減少該輪胎的動力以幫助車輛重拾牽引。
將此選項設定為高或低可啟用TC並藉此指定輔助強度(設定為高科減少輪胎打滑),同時也可在賽場上時切換此選項。將此選項設為“關”時,會完全停用TC。
注意,如果想要關閉牽引控制(TC)就必須停用車身穩定控制(SC)。
此外,此TC設定可能會被其他遊戲模式本身的輔助規則所覆蓋,例如計時賽或可將TC輔助強制關閉的多人大廳及線上錦標賽。

損傷類型

介紹:損傷類型會決定車輛所能承受的損傷類型。可自4種選項選擇。
關,完全關閉對車輛的損傷。
只有外觀,損傷僅影響車輛每關,並不會影響性能。
影響性能,損傷影響車輛的每關及性能,但不會導致無法完成賽事。
完整,損傷影響車輛的每關及性能,損傷太多可能導致車輛無法完成賽事。
建議:一般習慣是生涯模式、線下單人快速比賽,就開啟“只有外觀”或者“關”。說實話,在生涯模式當中,很多玩家都只想刷刷成就/獎盃,跑跑流程、解鎖最終的冠軍賽。如果說一開場,馬上就被AI車撞至報廢,這是很惱人的,所以開啟適當的損傷輔助就可以了。
至於線上遊戲,很多房間都是開啟“影響性能”、“完整”,加入的玩家無法選擇損傷類型,所以你也不必刻意去改損傷,此時只能被動接受了。不過,如果你是開啟了損傷,而房間是關閉損傷的話,你車損系統在比賽中還是存在。
如果說,你在駕駛中喜歡以“別車”來超車、守住身後,或者你厭煩別人“別車”,那麼但凡看見這些開啟了“影響性能”和“完整”損傷輔助的房間,你就別進去了,要知道即便線上遊戲並非每個人都能有乾淨俐落的超車技術。
舉個例子吧,線上遊戲一起步,大家都很在意第一個彎位,因此必然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往往在第一個彎位就會有人遭殃,不論是胡亂超車的人還是受害者,他們的車輛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可謂是兩敗俱傷。
開啟車損可能會對你的駕駛只起到負優化,不過筆者更建議你開啟“只有外觀”,因為開啟外觀車損,當你受到撞擊的時候,你可以透過語音、Party等方式向撞擊你的玩家進行抱怨…(如果是玩家彼此約定俗成一些比賽規矩,直接看重播錄影來追究事故原因,也大可不必開啟車損)

機械故障

介紹:機械故障決定車輛是否能夠承受可能造成賽事終止的機械損害。
這包含引擎爆缸、變速箱故障,或懸吊系統失靈。
將此選項切換至“開”時,車輛有可能發生機械故障。將此選項切換至“關”時,會預防任何機械故障發生。
建議:機械故障有別于車損輔助,導致機械故障的是內因,也就是駕駛車輛的玩家。
如果說開啟完整車速,你有可能在第一個彎,車輛就會報廢的話,那麼開啟機械故障,你就有可能在起步就將車輛弄成報廢。所以開啟機械故障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對於熟悉看轉速盤、平時開手波(手動擋)、玩慣帶有離合的玩家來說,開啟機械故障,對於他們來說影響不大。
如果你平時開自動波,真的不要開這個機械故障。遊戲中的賽車幾乎都是大馬力的怪獸,如果你飛出賽道,車子在吃草(在草地或砂礫上)過後,你打算猛踩油門回到賽道上,因為在草地上車子容易打滑,轉速在不到一秒的時候就會突破1萬轉,有些轉速表比較小的賽車立馬就會爆缸。
機械故障另一個問題就是波箱/變速箱損壞,如果你長期按照自動波上檔的方式,不踩離合直接掛擋,檔位的確是掛上了,可是檔位之間切換會很生澀(掉鏈一樣),而且車輛會忽然失速,所以一定要記住手動波上檔,就要“踩離合再掛擋”。
假若波箱真的壞了,其損壞的檔位便是你經常沒有踩離合上檔的檔位,這會導致該檔位無法掛擋。這就導致一個尷尬的問題,假若你令到4擋壞了,車子全程只可以用3檔。
記住,爆缸的嚴重性比起變速箱損壞要嚴重,爆缸直接就是報廢,如果是壞波箱,你還可以堅持回到維修站。
機械故障跟車損一樣,不會對駕駛造成有益説明,而且機械故障多數是內部問題,旁人根本就看不到,所以你即便是手動擋大師,也大可不必開啟這個有可能幫倒忙的機械故障。


輪胎磨損

介紹:輪胎磨損決定在賽道上的輪胎磨損量。可自3種選項選擇。
關閉,關閉輪胎磨損。
真實,輪胎磨損率會合真實生活中一樣。
加速,輪胎磨損會比真實生活中來的快。
建議:如果說上述的輔助系統對你的駕駛造成不同程度的負優化,那麼開啟輪胎磨損就是雙刃劍。
全新的輪胎剛落地,它比較不容易打滑,只要稍微磨損一點,輪胎在過彎、及時避讓時會出現那麼一丁點的側滑,這對與調整車身來說很有幫助。
但你要記住了,模擬真實賽車,最快的過彎跑法是走線,而不是漂移。輪胎過度磨損,車輛在過彎時損耗更多的動能,對於過彎提速、刹車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筆者建議你開啟真實的輪胎磨損輔助。
因為只是開啟真實效果,所以你在一場20圈(以內)的賽事中,你大可不必按C鍵查看輪胎的磨損情況。但如果你的駕駛風格就是屬於經常過彎都打滑(打滑越多,磨損越厲害)的,那你就得注意你的輪胎狀況了。

燃油消耗

介紹:燃油消耗決定比賽中是否會消耗油。可自3種選項選擇。
關閉,此選項切換至“關”時,會防止賽道上的油耗。
慢,此選項切換至“滿速”時,會使該車輛的油耗率變為標準真實生活的一半。
真實,此選項切換至“真實”時,油耗率會合標準真實生活相同。
建議:遊戲中油耗不會對油缸(整個車身)的重量造成改變,所以開啟油耗肯定不會對與你的駕駛帶來益處。
加上,很多比賽,哪怕是線上遊戲,很多人只願意跑3圈,頂多10圈(除非是一些刷成就/獎盃的人要跑50圈以上),在20圈以內都視為圈數少,對於你的油耗根本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因此你不需要去補充燃油。
但有些比賽(包括線上比賽)規定正常必須進入一次維修站的話,那你就根據當前油缸的油量以及剩餘圈數去判斷到底要不要加油,畢竟加油的話又會延長維修站的時間。
總的來說,直接關閉此輔助,除非比賽規定要開啟,再由得它自動開啟吧。


自動點火

介紹:自動點火決定引擎熄火時是否會自動重新發動。
如果將此選項設定為“否”,車輛熄火時將需要使用引擎發動按鈕重新點火。如果此選項設定為“是”,離合器會自動作用按壓加速器,並重新點火。
建議:又是一個要利用離合器的協助工具,但不論你是開慣自動波的玩家,還是熟手,最好是選擇開啟自動點火。
這個功能是在你的車輛在起跑線準備起步,以及突然失速導致車輛拋錨時,車輛都能夠自動點火,無須你手忙腳亂地摁一下離合器的鍵位。
通常遇到突發拋錨的事件,能夠由系統幫忙處理一部分工作,就讓系統去處理,因為系統會處理得比你更好、更快。
所以強烈建議要開啟,雖然很少情況會突然死火,但防患於未然。

常規與處罰

介紹:常規與處罰可讓你決定賽道上會受到哪些類型的處罰。
此選項設為“開”時,處罰將會預設為啟用,你可在自訂賽事及線上自訂賽事模式中自行調整。常規與處罰設置為“關”時,會停用適用於強制停站及小丑圈以外的所有處罰。
注意,此選項不會影響自己設有常規的測試賽或社群賽事。
建議: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賽事常規與處罰才能在心理上給你一個暗示——學好走線、超車、封阻技巧。
尤其是對於那些線上上遊戲時就會胡來的玩家,是最好的懲治手段。
就拿壞圈為例,有些玩家經常走捷徑(譬如小丑圈)、踩草地超車、胡亂別車,那麼他們就必然會出現壞圈,有壞圈情況出現,無論他跑出世界級的用時,也比不上你以乾淨圈慢悠悠跑完一圈的成績。
因此你每場比賽,都要實實在在地跑,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駕駛技術。也許線上上遊戲你是最後一名沖線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你遵循賽車常規,讓你獲得更好的名次。

手動進站

介紹:手動進站決定你在車輛進入維修通道的進展期間,是否保持對車輛的完全操控,並且自行駛入、停車及離開維修站。
將此選項切換至“開”時,你在維修道時能完全控制車輛。將此選項切換至“關”時,會在車輛進入維修通道時移除所有手動操控,並轉由AI操控,直到跨過維修區出口線後,才重拾對車輛的完全操控。
建議:與上面的自動點火類似,這個輔助系統最好交由AI來處理。
如果你選擇開啟此輔助,你就要面臨很多問題,譬如進站限速、停靠維修點、駛出維修站避讓等等,人為操控容易失誤,並且會面臨處罰。除非你對自己的駕駛技術很有把握,否則筆者還是建議你在進站維修這段時間內,你就好好休息片刻,由AI暫時操控車輛。

手動冷胎圈

介紹:手動冷胎圈決定在比賽結束穿越起點/終點線後,是否能繼續操控車輛。將此選項切換至“開”時,你在穿越終點線能夠繼續操控車輛。將此選項切換至“關”時,會在穿越終點線後改由AI操控車輛。
建議:建議開啟這個輔助,在冷胎圈當中,如果你對賽道不是很熟悉的話,就當作是練習賽,感受一下賽道,制定簡單比賽的策略。

手動動態起跑

介紹:決定動態起跑是否由玩家手動控制。
設定選項為“是”代表你會在動態起跑期間操控車輛,設定選項為“否”代表IA會在現實綠燈前,在動態起跑期間操控車輛。綠燈過後才能重拾對車輛的完全控制。
建議:動態起跑過程中,如果你是選擇手動動態起跑,你就可以控制車輛進行切線。根據第一個彎道,你要瞭解它是左轉還是右轉,然後考慮是選擇內切還是外切,根據這兩點,你就要選擇通過起點時,你的車輛要靠在左側車道還是右側車道。
這樣對於你通過第一個彎道很有幫助,因此建議大家開啟手動動態起跑。

車輛調校設定解析

賽車技師

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駕駛體驗,向賽車技師反應刹車、下壓力、懸掛系統、傳動裝置的問題。
然後賽車技師根據你的感受對賽車進行適當的調整。
總的來說,賽車技師是“懶人”調教賽車設定的辦法,其調整幅度比較大,而且固定,雖然說是很方便,普羅大眾都能夠輕鬆使用,但其調教出來的賽車並不會對特定的賽道有針對性,僅僅是對於玩家的駕駛體驗進行跟進而已。

刹車

方案:①我沒有即時刹住;②我太快刹住了;③我刹車時一直在滑行
介紹:刹車問題的調教,賽車技師主要是針對“刹車制動”,制動系統分為三個級別,第一個是踩刹車,但刹車片稍晚作用,第二個是刹車片一下子起作用,第三個是刹車片遲遲都為其作用。
玩家根據駕駛原裝的賽車時的感受,可以選擇以上三個方案來調整刹車效果。

下壓力

方案:①我在直線很慢;②我在急轉彎的時候一直打滑;③車子轉不進彎道介紹:這是調整輪胎下壓力,前者是調低下壓力減少阻力並加強直線性能。中者的問題也是因為輪胎下壓力降低,令到車尾穩定度不足,賽車技師會適當跳高下壓力。
而後者的問題同樣是下壓力過低,導致無法轉彎,技師會大幅調高下壓力。

懸掛系統

方案:①車子轉不進彎;②車子彎道轉太多了;③感覺過了幾圈,輪胎就沒了並開始失靈介紹:技師會針對懸掛的轉向軸角度、外傾角進行調整。
前者是因為過多的正後傾角會導致轉向變得吃力,所以技師會使用較低的正後傾角。
中者是車輪的外傾角過高,技師會將調低車輪的外傾角,降低過彎能力。
後者,這是因為彈簧係數變得過硬,降低輪胎抓地力及加快輪胎磨損,所以技師會調軟彈簧係數。

傳動裝置

方案:①我達不到最高時速;②我的加速很慢介紹:這是因為轉速表的問題。
如果是時速娶不到最大值,是因為轉速表的限制,技師有可能會更換更高轉速的轉速表。
後者是轉速表過大,技師會選用數額更小的轉速表,令到你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加速。

調教編輯設定

這是完整的車輛調教,適合對設定有較多經驗的玩家使用。
這個調教編輯設定比起賽車技師更加完善,因為玩家可以在試跑一條賽道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感受對賽車進行微調,經過千錘百煉之後,你會調教出一台適合跑特定賽道的賽車。

輪胎/刹車/底盤

輪胎配方介紹:輪胎配方為車輛所使用的胎種,而每種配方製作都配合指定的性能標準,或是特定天氣或氣候條件。
熱熔胎最適合用於乾燥條件,而相較於軟配方,硬配方的輪胎更適合燥熱條件。刻有花紋的雨胎較適合用於濕潤賽道。全地形輪胎利用更深更寬的胎紋配合軟膠,增強在泥濘和碎石表面的抓地力。
雪胎適用於極度寒冷的下雪情形。雪胎擁有上百個用於切入並附著於結冰地面的7毫米金屬釘。
適合條件下使用適合的輪胎配方是掌控車輛的關鍵。
建議:《賽車計畫2》的輪胎使用方案自由度比起《賽車計畫1》要大很多,上一代那真叫“嚴苛”,因為參加1代的賽事是需要根據輪胎規則來替換,違規是要處罰的。而這一代就簡單多了,你只需要根據氣候、路面構造選擇一種輪胎就可以了。

胎壓介紹:這是你的輪胎起始壓力。行駛過程中胎壓會變換,其他變換的因素還有胎溫、賽道表面溫度及天氣條件。調整你得胎壓以實現最佳接觸點、控制胎溫,並使輪胎在賽道條件下發揮最佳性能。
較低的胎紋會軟化胎體,並增加接觸點的範圍。這會減緩過彎的靈敏度並提升抓地力,但會產生更多熱溫及回轉抗性。較高的胎壓會硬化胎體,並減少接觸點的範圍。這會提升過彎的靈敏度並減少抓地力,但會產生較少熱溫及回轉抗性。
為每個單獨的輪胎找到適合的胎壓是一大關鍵,將會影響輪胎磨損、過彎性能及車輛整體平衡。
建議:測試胎壓,就得多跑賽道幾圈,在開啟車損、胎損時,就會顯示胎溫係數。
一般初始都是0.85bar左右,將胎壓調至前、後胎壓均調整至1.5至2.0bar。
多跑幾圈為的就是令到四個輪子到達極限胎溫(查看極限胎壓),調整胎壓,務求令到極限胎溫之中四個輪子的胎壓接近一致。

刹車壓力介紹:刹車壓力用於調整踩下刹車踏板時的刹車強度或性能。
較高的刹車壓力提供更多刹車強度,代表車輛可以迅速減速,但也會增加鎖死的幾率。較低的刹車壓力能為刹車提供更加的掌控並預防鎖死,但也會減少刹車強度,並可能導致車輛發揮全部的潛在刹車技能。
找到適合的刹車壓力平衡,便可進行緊急刹車,且不會在重度刹車時鎖死。
建議:這個刹車壓力一般是針對卡丁車、方程式賽車、超級房車使用,因為它們自身都具備非常穩定的刹車壓力。如果你是覺得車輛在刹車時過分穩定,可以適當調低刹車壓力。
而普通跑車、超跑這些賽車的刹車、穩定性都比較參差,可以說是不少都是刹車壓力不太穩定的,你硬是要改,刹車的時候容易一下子鎖死。所以建議你就不要改動它們的刹車壓力。

前輪下壓力介紹:前方下壓力讓你可以變更車頭的空氣動力。
調高前方下壓力可提升車頭在過彎時的抓地力,但會增加阻力並降低可達的最高速度。調低前方下壓力可減少阻力並加強直線性能,但會降低車頭在高速過彎時的抓地力。
切記要平衡車頭與車尾的下壓力,因為過多的前方下壓力會導致高速時轉向過度。相反的,太少前方下壓力會導致車輛在高速時轉向不足。
建議:一般來說,為求穩定前輪下壓力會略微比後輪下壓力要偏小,後者會偏大。調整時一定要確保兩者相差的幅度不要超過0.05。

後輪下壓力介紹:後方下壓力讓你可以變更車尾的空氣動力。
調高後方下壓力可提升車尾在高速時的穩定度,但會增加阻力並降低可達的最高速。調低後方下壓力可減少阻力並加強直線性能,但會降低車尾在告訴時的穩定度。
切記要平衡車頭與車尾的下壓力,因為過多的前方下壓力會導致高速時轉向過度。相反的,太少前方下壓力會導致車輛在高速時轉向不足。
建議:跟前輪下壓力的建議一樣,為求穩定前輪下壓力會略微比後輪下壓力要偏小,後者會偏大。調整時一定要確保兩者相差的幅度不要超過0.05。

縱向重量偏差介紹:前後調整重量平衡可調整車輛過彎時的平衡。
將重量移向車尾可讓車輛更加輕盈,增加牽引,並減少過度動力轉向(除非後輪超過負荷)。將重量移向車頭會讓車輛轉向更加不足並減少牽引。那也可能造成動力轉向過度。
找到直向重量分佈,可讓車子過彎時更平順,同時保持良好平衡。
建議:縱向重量偏差根據車輛引擎所在位置(後置還是前置)以及驅動方式(前驅、後驅還是四驅)來安排重量偏差。
前者車頭會稍重,中者是車尾稍重,後者相對平均。如果是前驅或者後驅,縱向重量偏差不要超過整體的15%。
另外還有橫向重量偏差的挑戰,這個就推薦你不要去改動它,頂多就是左右重量一起升,一起降而已,但千萬不要出現一高一低,這樣對轉向只會造成負面效果。

懸掛系統

輪胎-後傾角介紹:後傾角調整轉向軸的角度,從側邊視角來看,正後傾角代表軸心上方會指向車輪後方。
正後傾角會讓車輛在高速時更穩定,增加轉向的傾角增益。使用過多的正後傾角會導致轉向變得吃力,並感到車輛變重反應遲鈍。使用較低的正後傾角會讓轉向變得輕鬆,並減少底盤轉移。
建議:大部分的車輛對於後傾角較不靈敏,所以最好與外傾角之類的設定一起使用。

輪胎-外傾角介紹:外傾角調整車輪在垂直軸心的角度,從前方視角來看,負外傾表示車輪上方指向車輛內側。
調整車輪的外牆角可抵消過彎時的胎側彎曲及底盤親哥,並實現最大輪胎接觸面,進而提升車輛過彎能力。調低車輪的外傾角可提升直線時的加速及刹車,但會降低過彎能力。
建議:雖然介紹很簡單,但實質上這個外傾角比較改動比較複雜,如果要調整首先就要試跑(選擇在平坦的直線瀝青路進行試駕),然後留意四個輪子的傾角表現。
此時玩家可以注意得到在非轉彎情況下,車輛的四個輪子傾角都是負值,大多數情況都是-2°至0°之間變化。
如果要改,建議就是設置外傾角是-1°至0°,然後再根據轉彎情況來進行微調,大體可以從“轉向不足”來調整,當轉向不足時,就往正方向調整角度。
這個外傾角問題是相當複雜,會影響到轉向,可以不改的話,就儘量不要改動。

輪胎-底盤高度介紹:底盤高度可調整車輛距離賽道表面的高度。
調整底盤高度會降低中心重力,增加機械抓地力,提升整體穩定度及空氣動力性能。一般而言都是“越低越好”,但要小心過低會減少車輛懸掛系統或車底與顛簸賽道之間的距離,導致車輛變得不穩定。
調整前後底盤高度,並找出適合賽道及車輛的正確平衡。
建議:底盤高度是許多賽車在調節空氣動力時的強大工具。平底盤的車輛可獲益於前傾(後車身較高)並提升下壓力,特別是前軸。
風扇車往往偏向於車身整體擁有較低且適中的高度。切記底盤高度應依據車速調節,因為高速時空氣動力會將車身“壓”低。車輛也許已設定為前傾,但空氣動力的負重有可能導致設定無法發揮預期作用。

輪胎-彈簧係數介紹:變更彈簧係數可調節車輛的靈敏度及過彎反應,使之擁有更多空氣動力抓地力或機械抓地力。
調硬彈簧後,車輛的操控會更加靈敏快速,也讓車身變得更低,可獲得更加的空氣動力。但是這會降低輪胎抓地力及加快輪胎磨損。
調軟彈簧係數後,車身底盤會擁有更佳的彈性,進而與顛簸賽道保持良好的接觸並提升機械抓地力。但是這需要較高的底盤高度,因此會減少告訴彎的空氣動力抓地力。
建議:調整前後彈簧係數並找出適合賽道、車輛,以及你的駕駛風格的正確平衡。車尾較軟可減少過度轉向不足,但太軟會反應遲鈍以致過彎時轉向不足。一般來說,最好是前後彈簧係數同步調整。

中心-轉向比介紹:轉向比代表前輪每旋轉一度時,方向盤所需轉動的度數。
較高的轉向比會增加方向盤所需的動作,允許更加的轉向控制。調低轉向比會讓方向盤更靈敏,減少所需的動作,使車輛對於轉向更敏感。
建議:這個轉向比,將球個人的駕駛體驗,沒有一個標準的比值。
一般你調整轉向比,你要根據“低速”、“高速”兩個時段來判斷。
最好是做到“低速時輕盈靈敏,高速穩健厚重”,這就是最適合你的轉向比。

中心-束角介紹:調整輪胎的前束角,會決定俯視時輪胎指向內還是向外。
正的前束角(車輪的前方指向內側)會讓兩個輪胎彼此產生抗力,讓直線更加穩定,但會損失靈敏度。
負的前束角(車輪的前方指向外側)則相反,會提升過彎靈敏度及穩定性,但導致車輛的直線時較不穩。
過正或過負的前束角會影響胎溫及磨損。前束角的正負調得越多,輪胎與賽道表面的摩擦就越多。
建議:將前輪調整為束角稍微向外,雖然直線的行駛穩定性不及0度束角和內束角,但彎道上的行駛阻力更小,輪胎的抓地力更好發揮,車頭也更容易進彎且彎中表現更穩定。內束角由於彎中的輪胎滑動更厲害,因此在彎中表現相當敏感,且更傾向於推頭。
假如在彎中感覺車尾不穩定可以稍微增加內束角,車尾太遲鈍可以稍微增加外束角。而車頭如果太敏感且不願意進彎可以稍微增加一點外束角,如果直線行駛車頭不穩定則可以稍微增加一點內束角。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調節傾角或者調節車身高度以後,束角也會發生變化,需要同步調整。而前輪傾角較大的車輛,可以使用適當的向外修正車輪滾動的方向,讓進彎反應更敏銳。

中心-防傾杆介紹:調整防傾杆可讓你控制車輛過彎時的底盤側傾量。
調硬防傾杆可讓車輛急轉彎時更靈敏且保持平衡,但有可能造成內側輪胎在高負荷彎道時離地。調軟防傾杆可讓車輛更加傾斜過彎時將重量釋放至外側輪胎,進而提升機械抓地力。
防傾杆是非常有效的底盤平衡工具。車頭更多滾動摩擦時(較硬前杆及較軟後杆)可能會造成轉向不足,而車尾較多滾動摩擦時則會造成轉向過度。
將防傾杆設定至遇到高負荷彎時,前輪內側看似幾乎要碰到賽道表面的程度,是一個好的賽車經驗法則。
遇快速平順的賽道時,軟硬的防傾杆可藉由穩定的底盤高度,實現最佳的空氣動力抓地力。
遇較慢的顛簸緊湊賽道時,較軟的防傾杆可增加機械抓地力。
建議:太軟的防傾杆在獨立懸吊的車會造成過彎時過多的外傾角,減少輪胎的接地面積,太硬則是會造成輪胎無法緊貼地面,影響操控性。
對彎內輪來說,防傾杆對車輪施的力和彈簧對車輪施的力是方向相反的,彈簧產生的力可把車輪壓回地面,而防傾杆卻會使它離開地面。
假如防傾杆太硬會減少把車輪壓回地,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驅動輪,可能會使得出彎加油時彎內輪的抓地力變小,造成輪胎的空轉。
這對擁有大馬力卻沒有LSD的車來說是相當危險的,最理想的狀態是把防傾杆所提供的防傾阻力控制在占總防傾阻力的20%~50%之間。
假如總防傾阻力太強的話可能會造成過彎時彎內輪的離地,如此會造成100%的重量轉移,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彎內的非驅動輪。

避震器

避震器緩衝器介紹:避震器緩衝墊用於防止車輛因低底盤高度、較軟彈簧係數,或崎嶇的賽道表面而觸地。
較長的避震器緩衝墊會減少懸掛系統運動,藉由急速增加的彈簧係數防止懸吊系統壓縮。
這有助於防止車輛與賽道表面摩擦,但使用避震器緩衝墊時,會影響到車輛的機械抓地力和一般操控平衡。
建議:一般而言,將避震器緩衝墊設得夠長可防止車輛觸地,但不要設得過長而導致在正常駕駛時也發揮作用。

慢壓縮/慢回彈介紹:慢速避震可控制駕駛輸入時的懸掛系統壓縮反應。當車輛過彎、減速或加速時,它能夠依照賽道表面去控制主要底盤的動態重量轉移及整體動態。
大多操控平衡的微調將透過慢速避震設定進行。
增加慢速壓縮的數值可讓車輛對駕駛輸入的反應更加快速敏銳,使車輛在變換方向時更靈敏。
過多的慢速壓縮避震則會減少機械抓地力,造成更多“暴怒”行為。車子在車頭太硬時也有可能瞬間轉向不足,車尾太硬時則可能瞬間轉向過度。
建議:慢速回彈避震控制因壓縮而延伸回正常位置的懸掛系統。彈簧係數上過多或過少的慢速回彈避震有可能造成輪胎離地,進而減少機械抓地力。
調整前後慢速避震,並找出合適你的賽車場類型及駕駛風格的正確平衡。

快壓縮/回彈介紹:快速壓縮及回彈避震,控制輪胎遇到顛簸或路肩時的反應。它的工作就是將輪胎保持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
在賽道的顛簸路段時,車頭過度的快速壓縮會造成轉向不足,車尾過則會造成轉向過度。
建議:要調節快速避震時,可選擇賽道的顛簸路段。要較低的快速壓縮及回彈設定開始,一直增加到車頭轉向不足,然後往回點幾下。車尾也重複此步驟直到顛簸路段上轉向過度,然後同樣的,往回點幾下。
現在檢查車輛在賽道其他地方及路肩的反應。與顛簸路段相比,這可能需要較軟的設定。完美是罕見的,所以你要學會妥協。
將快速避震與彈簧係數的變更同步調節。彈簧越硬,快速回彈的設定也越硬。

壓縮/回彈轉移介紹:壓縮及回彈轉移可在不影響避震率的情況下,以進階控制將慢速避震使為快速避震。
增加壓縮轉移可讓低速壓縮轉移至快速壓縮的時間更長,在此,慢速壓縮避震會在轉移為快速壓縮前維持更久,提供更多整體避震。
減少壓縮轉移會使切換更快。此時,慢速避震率會在轉移為快速前維持較短時間,提供更少整體避震。
建議:如果你將此與慢速和快速壓縮同時調節,你可以將慢速壓縮調硬並以較低的壓縮轉移率達成更硬的初始避震,而後快速下降。
需要較慢且較柔和的初始避震時,設定較軟的減速慢速壓縮值,並使用較高的轉移率。

引擎控制器/引擎/傳動裝置

載油量介紹:這是比賽開始及非比賽時間離開維修通道時的油量。
更多的遊可使車輛運行更久,但額外的重量會對性能有負面影響。
確保你的油量足以走完所需距離一向是個經驗法則,額外的油會增加重量,而重量會對性能有負面影響。
建議:調整油缸是一個零和遊戲,加大油量,雖然能夠令到你走更遠,可是又會增加你的車重。
就以F1為例油饢載油量可以達到90至150L,50圈的賽事,只需入站1至2次。
所以小於20圈的賽事,你可以根據普通汽車的耗油量而定你的油箱大小。假如百公里油耗22L、賽道是4km,那20圈後,你會消耗17.6L機油,剔除一些意外耗油狀況,那麼最低你可以設置為20L的油箱。
因為油箱的重量對遊戲中的車速影響是微乎其微,所以一般都建議你選用默認的油箱,這樣會更保險。

水箱開口介紹:水箱散熱開口決定多少氣流可通過水箱以冷卻引擎。
這對於掌控機油及水溫很重要。更大的水箱散熱開口代表引擎可更快冷卻,但相對會產生啟動阻力並減少下壓力。
建議:為加入的比賽類型及賽道和條件找到平衡。涼爽條件下,可以擁有較低和較小的水箱散熱並口。
傷害車輛存放水箱的部位也會降低其效能。水溫如果升到太高時,引擎燒壞的幾率也越高。

引擎刹車介紹:引擎刹車配置設定會決定車輛收起油門在減速時的引擎運作量。
這能稍微幫助發動機控制器在油門微開時減少引擎刹車量。
建議:這主要為駕駛偏好設定。低數值會使引擎在收起油門時造成更大的刹車扭力,能夠在不使用刹車的情況下,實現輕微的後續刹車效果。
高數值會給予較少引擎刹車扭力,有助於在高速彎放開油門時預防底盤平衡變動。
這些會些微影響賽場中單圈使用的油量。

最終傳動比介紹:最終傳動比調整差速器齒輪比,讓車輛準備好加速或達最高時速。此比例會影響其他所有齒輪。
較高的最終傳動比會讓引擎扭力倍增,提升加速但降低最高時速。
較低的最終傳動比會造成較少輪胎扭力,但可達到更高的最高時速。
建議:調整最終傳動比好讓引擎在賽車場最快的路段,剛好抵達轉速限制。
太短的比例代表喪失最高時速。太長的比例代表浪費引擎馬力。

檔位介紹:調整個別的齒輪比好讓引擎在賽道上盡可能保持最高動力。較高的比率代表加速更快,最高時速更低。
一般而言會先升檔,以最大加速離開起跑位置,或以理想的加速離開賽道最慢的彎角。
然後設定最高檔位元,好讓引擎可在最長直線接近最高動力。
建議:中間的檔位元有兩個設置步驟。對一些車輛而言,選擇齒輪比好讓中角沒有換擋會是有益的,因為換擋的動作有可能會擾亂底盤平衡。
這對現代半自動變速箱而言就比較不是問題,因為可以選擇提供最佳加速的比例。哋齒輪間會有更寬的間隙,且越接近變速箱縮小。

牽引控制介紹:這裡可以控制牽引控制系統所允許的輪胎滑轉量。
較高數值允許更多滑轉,對於高抓地力情形是好的。乾燥賽道、熱熔胎、最佳天氣。
建議:低數值會減少馬力使輪胎滑動降低,有助於如濕潤賽道或需小心掌控胎損時的低抓地力情形。

ABS強度介紹:這裡可以控制防抱死刹車系統的強度。
增加數值可讓系統更快偵測到在重刹下鎖死的輪胎,限制鎖死的輪胎數,並為車手保留更多過彎掌控。
這對於在濕滑柏油路上的條件非常理想,因輪胎對於在重刹下鎖死會更敏感。
注意,增加ABS強度不會自動減短刹車區的長度,事實上,由於系統在更大的程度上進行干擾,反而會讓它們更長。
建議:在鬆弛表面上,減少ABS強度可幫助提升刹車距離。這是因為允許輪胎鎖死使它們強制挖入地面,使它們在泥濘或厚重雪面旋轉時更快停止車輛。

差速器

離合式LSD介紹:這會啟用或停用錐型離合式限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顧名思義就是限制車輪滑動的一種改進型差速器,指兩側驅動輪轉速差值被允許在一定範圍內,以保證正常的轉彎等行駛性能的類差速器。事實上LSD依構造的不同可以分為好幾種型式,而每一種LSD亦都有其特別之處。
建議:此類的差速器與開放式差速器使用相同的組件,但增加一組摩擦離合器以集合兩個半軸。
這些離合器由彈簧壓緊的錐型齒輪啟用,將引擎扭力轉換成差速器上的鎖定“瞬間”。

滑行傾斜介紹:這裡可以調整離合式LSD在放油門時的差速器鎖定。
較低的傾斜角度會對離合器片製造更多力量,提升鎖定效果。
使用引擎刹車將雙周更緊密結合,可幫助穩定進彎。太多滑行鎖定會導致進彎時轉向不足。
建議:較高的傾斜角度會以90度減少離合器側邊滑行,使鎖定效果無力,進而成功停用此差速器功能。

進站策略解析

汽油及輪胎設定

加油次數:你可在此設定停站時要加多少油。進站時可加入的油量,會視你的油箱大小而有所限制。
切記加入的油量越多,停站的時間就會越長。

更換輪胎:你可在此設定停站時要更換的輪胎。
全部,技師會幫你更換全部四個輪胎。
無,技師不會幫你更換任何輪胎。
前/後,技師只會幫你更換前/後輪胎。
根據不同的賽場以及你的駕駛習慣,觀察那個輪胎磨損比較厲害,然後有針對性選擇該輪胎進行更換,這會比較省時。

配對所有輪胎配方:將此設定為“是”時,技師會用同樣的配方更換全部四個輪胎,不論之前是否有調整過。
將此設定為“否”時,表示同意用不同的配方更換每個輪胎。

輪胎配方:刺蝟你在停站時想要技師使用的輪胎配方。
熱熔胎最適合用於乾燥條件,與軟配方相比,硬配方更適合燥熱的條件。雨胎僅適合用於雨天賽道條件。
全地形輪胎利用更深更寬的胎紋配合軟膠,增強在泥濘和碎石表面的抓地力。
雪胎適用於如下雪的極度寒冷條件。雪胎擁有上百個用於嵌入結冰地面的7毫米金屬釘。

胎壓:此為你在停站時想要技師設定的胎壓。
注意,不論是否要更換輪胎,都會套用所選擇的胎壓。

損壞維修

懸掛維修:設定為“是”時,當系統提示你的懸掛出現損壞,賽車就會直接進入維修站對懸掛進行維修。
但是懸掛出現問題,一般表現為賽車緊急制動的時候,車身震動劇烈,如沒有對刹車、過彎造成特別大的影響,筆者建議你改為手動進站。
出現懸掛,只要不受到二次撞擊,或者是嚴重打滑現象,車子是可以繼續比賽的。

刹車維修:刹車損壞一般表現在制動失靈,譬如你之前踩刹車是馬上有減速感覺,而且刹車區域都在正常範圍內,可是現在刹車不靈,而且刹車區域偏長,那就是刹車失靈。
刹車失靈,你的預判就要更加精准,而且降低了你入彎的速度,因為面對彎道時你往往都需要提前刹車,別人距離彎道前100米,可以用250km/h沖進去,而你不得不降到200km/h,那這段路程的比拼你就處於下風了。
如果你是拋開對手有一段距離,剩餘的圈數不多,你可以設定為“否”。
但如果你是屬於追趕者,那就一定要維修刹車,否則只會被對手在彎道上越拋越遠。

變速箱維修:變速箱的問題多數是某些檔位無法上檔。
這影響是可大可小,如果你是跑阿布達比那條賽道,並且是駕駛超跑的話,5檔是基本用不到的,如果此時壞變速箱,無法上5檔,那就無所謂了,可以不去維修。
但如果你是駕駛車速較慢的車輛,往往在低速賽道都要上到6、7檔,那麼壞變速箱對於你來說就非常致命了,因此定必要設定為“是”。

引擎維修:發動機問題多數表現為動力不足,速度無法提上去,無論你怎麼上檔、降擋去改變轉速依舊沒有改善。
發動機故障比起波箱問題更加嚴重,所以這個設定要經常打開,一旦有問題就要立即讓維修人員進行處理。
其實,引擎故障的事情很少發生,除非你是直接一頭狠狠地撞到牆上或者別人刹停的車尾上,否則不會出現引擎損壞。

空氣動力套件維修:空氣動力套件問題一般表現為下壓力不足。
關於這個下壓力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比較抽象,首先是空氣動力套件在高速行駛時,讓氣流令到車身壓低,但無論你是從車內視角還是第三人稱視角你都很難發現“下壓”的幅度。
因此你只能從觀感去判斷或者是透過系統提示得知空氣動力套件出現故障。
慣常,下壓力足夠的話,你在直線車速會較快,轉彎會欠缺。但如果你發現直線變得稍慢,而過彎變得靈敏,那就是空氣動力套件出事了。
不過空氣動力套件故障對於行車影響不大,只是有輕微的直線加速減慢,但你可以在彎道上追回來,所以這個設定可以選擇“否”。
全賽制(賽車)駕駛心得

一級卡丁車

規則: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為隨機分配。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
前8名會依次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15-12-10-18-6-4-2-1
額外積分,最速單圈,1場比賽5分

心得:卡丁車是入門必玩的賽車,它馬力不大、操控靈活、刹車靈敏,可以說是男女老少都適合玩的。
操控駕駛,卡丁車毫無難度,所以你在參加一級卡丁車比賽的時候,你要學會觀察路線(如何切線)、刹車距離、出彎踩油門的時機等等。
因為駕駛卡丁車,你很容易就能夠修正錯誤,所以上述一些技術,你暫時不必掌握只需要瞭解,而目前參加卡丁車賽的你要學好的是如何快速調整卡丁車。
卡丁車一旦偏離你理想的路線時,如果你選擇急速打方向盤,車身就會立馬掉頭,它的轉向非常靈敏,所以當偏離路線的時候,你大可繼續輕踩油門,切記不要鬆開油門,更不要刹車,因為此時你刹車就會立馬停下來。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每個參賽者的卡丁車性能都是一致的,加上其易操控性,可以說參與者之間的差距微乎其微,所以要制勝,你就要保持水準發揮,誰越少犯錯,誰就會勝出。

初級方程式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30-27-24-22-20-18-16-14-12-10-8-6
最快排位,1;最速單圈,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有別于卡丁車和街道版賽車,馬力會相較卡丁車和街道版賽車要大,可是因為初級方程式的賽車都有一定的年份,所以操控性、刹車性能遠不及卡丁車和街道版賽車。
初級方程式賽車操控比較差,所以玩家的不足就容易顯露出來,尤其是在減速的時候。初級方程式往往是刹不住的,譬如你以往在10米就能刹停,這時候就要去到25mi以上才能刹停。
為了應對刹車距離過長的問題,你要學會降擋刹車,以瞬間降低轉速,帶動引擎扭力下降,以此來加快輪胎制動的效果。
操作上很簡單,松油門,然後輕踩刹車(大約每秒降2~3km/h),同時踩離合降一檔,然後稍微用力踩刹車,直至降到你能夠過彎、避讓的速度。
切記不要上檔刹車,否則你會感覺到初級方程式的賽車會變得異常笨重,雖然出現失速狀態,但同時也難以拐彎。

Ginetta Juniors挑戰賽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35-30-26-22-20-18-16-14-12-11-10-9(排位元分數)
最快排位,1;最速單圈,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Ginetta Juniors挑戰賽屬於跑車賽,這種跑車比較低級,車的性能比較低。
起速、加速、過彎的表像都相當差,尤其是過彎,如果你是沖出賽道,那你此時要做的是慢慢踩刹車,然後調轉車頭,否則,當你鬆開油門,並試圖打方向盤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台車還是筆直地沖出賽道…
駕駛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賽車,關鍵在於拿捏刹車的度,刹車不能刹多,多了的話,車子會停下來,如果你刹得不夠多,車子又無法轉向。最好是用點刹的方式,再加上不斷打方向盤,試圖找出最合適的過彎速度。
其次就要注意出彎速度,之前都提到過,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賽車性能比較差。
要取得領先優勢,關鍵就在於出彎時誰的速度大,所以當車頭順著彎道拐過來了,如果你開啟輔助路線的話,只要輔助路線變為藍色,你就可以慢慢加力去踩油門,當發現車子並沒有飛出賽道的情況時,就可以踩盡油門了。

C級方程式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加油僅開放於練習賽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最快排位,1分;最速單圈,1場比賽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C級方程式其實就是三級方程式賽車,三級方程式與一級方程式的賽車外形無異,屬於同一類型講求速度和專業的賽車。與一級方程式最大差別在馬力大小,F1跑車可突破900匹馬力,而F3則是215匹。
C級方程式的賽車穩定度非常高,而且提速很快,再配上萬轉表,過彎速度可以毫不留情以90+MPH過彎也可以。操控難度比卡丁車還簡單。
唯一不足的地方可能是遊戲BUG的問題,在駕駛C級方程式賽車的時候,你在過彎等強打方向盤的情況中,車子會出現一抽一抽的情況,筆者檢查過自己的鍵盤還有遊戲的幀數都是正常的,也許要等待修復補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C級方程式的賽車都這麼好開,而你要獲得領先優勢,就得減少失誤,走線一定要漂亮、刹車要准。
何謂漂亮走線,一般輔助路線給出的指引路線就是現實中最好的走線,但這始終都是遊戲,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指引路線,不偏離它一個車身的路線進行駕駛,就可以跑出很好的走線。

SC Lites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最快排位,1;最速單圈,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SC Lites賽事中參賽的賽車全都是敞篷的超跑,它們的控制難度非常低,而且過彎操控非常好,雖然極速只有180MPH、加速是2.80每秒,但勝在高馬力和低重量。
玩這個賽事可以視為是卡丁車賽事的升級版,操控方面同樣你要注意不要犯錯,走線、刹車一定要准。
不過SC Lites的賽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右舵車,有些開慣左舵車的玩家可以能有些不適應。
而且它這車重量過輕,如果右舵坐著司機,那麼車身左側就偏輕,在過彎的時候車身右側偏重就可以提供以及下壓力,在右轉彎的時候過彎會比較遲鈍。但在左轉彎的時候會比較靈敏。
為了彌補這一問題,你可以適當調整賽車的左右對重。

Ginetta GTA5組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比賽中,有一次強制停站,所有車輛必須進行換胎。
你可以在比賽中的任何時間執行強制停站。
未能執行時僅會取消你參加最後比賽的資格。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35-30-26-22-20-18-16-14-12-11-10-9(排位元分數)
最快排位,1分;最速單圈,1場比賽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其實這是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升級版,只有規矩方面有些改變,所使用的車輛都是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賽車,所以心得方面也是沿用Ginetta Juniors挑戰賽。
Ginetta Juniors挑戰賽屬於跑車賽,這種跑車比較低級,車的性能比較低。
起速、加速、過彎的表像都相當差,尤其是過彎,如果你是沖出賽道,那你此時要做的是慢慢踩刹車,然後調轉車頭,否則,當你鬆開油門,並試圖打方向盤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台車還是筆直地沖出賽道…
駕駛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賽車,關鍵在於拿捏刹車的度,刹車不能刹多,多了的話,車子會停下來,如果你刹得不夠多,車子又無法轉向。最好是用點刹的方式,再加上不斷打方向盤,試圖找出最合適的過彎速度。
其次就要注意出彎速度,之前都提到過,Ginetta Juniors挑戰賽的賽車性能比較差。
要取得領先優勢,關鍵就在於出彎時誰的速度大,所以當車頭順著彎道拐過來了,如果你開啟輔助路線的話,只要輔助路線變為藍色,你就可以慢慢加力去踩油門,當發現車子並沒有飛出賽道的情況時,就可以踩盡油門了。

英國Renault Clio統規賽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加油僅開放於練習賽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32-28-25-22-20-18-16-14-12-11-10-9
最速單圈,2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英國Renault Clio統規賽其實就算是掀背車比賽。
雖然掀背車類似于拉力賽車,但是賽道全都是正規的,所以不適宜使用漂移,而掀背車也具備漂移的能力,這全賴于它的極強的加速力,所以在轉彎的時候要控制好車身,如果車身過度轉向,就好容易打白鴿轉。
若果車子突然失速或者沖出跑道,你需要緩慢踩油門,並且控制好你的方向盤,否則也會出現打轉的情況。
掀背車加速很快是它的優點,所以要合理利用好,在起步、出彎、減速過後,你可以憑藉它的加速度取得優勢。

Renault3.5方程式/Renault RS01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加油僅開放於練習賽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最快排位,1;最速單圈,1場比賽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Renault3.5方程式賽事其實跟C3方程式是一致的,只是規定的車輛得是Renault這個品牌的,所以心得大致跟C3方程式一樣。
不過這裡值得一提就是Renault3.5這種方程式賽車轉速比較低,8千轉就要上檔,所以你換擋一定要敏捷一些(踩油門不到1秒,你就要立馬上檔,降檔後,要立即踩刹車,繼續踩油門就會爆缸),否則容易造成引擎爆缸。
Renault RS01,則是要駕駛Renault品牌的房車,其房車跟其品牌的方程類似,轉速表比較低,換擋的手法一定要嫺熟。

C型原型車大師賽/LMP3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最快排位,1;最速單圈,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這種賽車其實就是老式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所使用的混合動力賽車。
這種賽車採取小排量的國倫增壓以及混動系統,在直線上速度會有保證,可是它們是為了進行長時間的比賽,所以耗油、輪胎磨損方面,你都不需要擔心。
C型原型車大師賽最大的挑戰不是車子帶給你的,而是賽道長度往往都超過3KM/圈,如果跑5圈的話,起碼都要15分鐘,所以對玩家的專注力造成挑戰,所以你要小心處理每一條路段。
新版的耐力賽車(LMP3)速度會更快,能夠達到229MPH,但舊版的耐力賽車速度會稍慢,更便於你的掌控。

GT4組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動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比賽中,有一次強制停站,所有車輛必須進行換胎。
你可以在比賽中的任何時間執行強制停站。
未能執行時僅會取消你參加最後比賽的資格。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最快排位,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GT4賽車就基本屬於正規的房車賽車,所駕駛的賽車跟Ginetta Juniors挑戰賽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種超級房車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kW~270hpkW之間。
可以說是短距離爆發擁有極強威力,彎道和加速的表現非常好,可是最高速可能比不上一些普通跑車。不過此賽事的賽道極速路段很少(即便有,大家都是一樣的慢),所以你只要將注意力放在彎道的處理即可。
另外值得一提就是超級房車車內視角比較扁平,加上防撞架干擾視線,不利於車手進行觀察,所以最好是使用第三人稱視角。

保時捷cayman杯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加油僅開放於練習賽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10-7-5-4-3-2
其他完成賽程者各1分
最快排位,1分。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保時捷cayman杯跟GT4組賽事是一樣,賽事規定玩家只能駕駛保時捷的cayman。
如果你習慣開四驅車,你就會發現保時捷這種後驅車在加速、彎道都表現得不錯,但是直道不如理想,最高速度比較低,還有的就是彎道轉向靈敏卻不穩定。
如果平時轉彎拿捏不太準確的玩家可能在過彎時需要稍稍松松油門,別讓車輛往外飄,調整過後要稍稍踩油門,從而避免車輛鏟入圈心。
而其餘的注意事項在GT4組的心得中會有介紹。

GR.A組/rennsport復興杯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GR.A組所採用的賽車屬於90年代的房車。
大部分車輛都是採取前置後驅的佈局,這種賽車最高速度非常可觀,而且90年代房車雖然沒有完整的空氣動力系統,但操控性都非常不錯,只是加速有些弱。
這裡就要注意了,有些90年代房車是會加擾流板的,添加擾流板會增加操控性,可是會大大減低最高速,不過本身這種房車馬力都很大,所以削弱也無妨,因此在選擇賽車時,建議你選擇有擾流板的。
另外就是針對加速慢的問題,在起步的時候切忌起步就馬上上檔,這會導致90年代的賽車瞬間失速,你應該維持1檔直至7000轉,才上2檔。而過彎的時候同樣不要隨便上檔,而是當轉速忽然急降時,你就要馬上降擋,從而提高轉速,那麼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加速度。

RX Lites地區杯/RX Lites洲際杯

規則:每回合含,練習賽×1、分組排位賽×4、半決賽×2、決賽×1.
場地拉力賽事中沒有進站。當存在小丑圈路徑時,你的賽車技師會對你發出金勳。
在此狀況時,你必須在各個排位及正賽期間進行一次小丑圈。小丑圈可在任何一圈進行。
在比賽結束前仍未進行的話,則會受到加時處罰。比賽中進行一次以上的小丑圈將會受到加時處罰。
分組排位賽,第一組分組排位賽的起跑順位為隨機分配。之後的起跑位置則是基於前一場比賽的比賽總時間。
在每一場分組排位賽中,前6名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50-45-40-35-30-25經過4場分組排位賽後會將積分加總,並決定最終排名。
錦標賽積分則會依以下方式分配(第一到最後):16-15-14-13-12-14-10-9-8-7-6-5-4-3-2-1。
半決賽,半決賽開始時,將排出第13以下的順位。他們仍可保留分配到錦標賽積分,但不再繼續於回合中。
前十二名則會被分為兩組-奇數一組,偶數一組。在各個半決賽中,各組的前6名依以下標準獲得錦標賽積分(第一到最後),6-5-4-3-2-1各半決賽的前三名則會晉級到決賽,而所有的車手將會保留他們的半決賽所獲得的錦標賽積分。
決賽,剩餘的6名車手將會在最終賽進行最後一次競賽,並依以下標準獲得錦標賽積分(第一到最後),8-5-4-3-2-1在單一的場地拉力賽回合中,可獲得的最高積分為30(16+6+8)。車隊錦標賽積分為各車隊中所有車手的錦標賽積分總和。

心得:RX Lites地區杯終於可以釋放你的手刹進行漂移喇!
以下教大家一些漂移的小技巧。
慣性漂移,松油門並利用慣性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車子開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力量漂移,利用改裝後驅車的大馬力,大扭力,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進彎前減速並降檔,放油門並小切方向盤,進彎後大腳油門,驅動抓不住地面,而讓車尾甩出,此時用油門控制轉向程度,油門愈重,轉向角度愈多,車頭對到出彎點後,再順順地出彎。
轉移漂移,利用降檔使車身重心轉移,並讓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進彎前略微提升車速,進彎時切方向盤,然後踩刹車並同時降檔,此時車輛重心前移,車尾會突然向外甩出,鬆開刹車並大腳油門出彎。
四輪漂移,四驅車過彎時稍微滑行甩尾的過彎方式,入彎前加速,入彎時對準彎頂點,用力切方向盤並刹車降檔,車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進彎,過彎頂點時,大腳油門直線出彎。

A級方程式

規則:1×練習賽、1×排位賽、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取決於各車手在排位賽的最佳排位時間。
所有比賽皆為靜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所有完成賽程者會依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25-18-15-12-10-8-6-4-2-1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A級方程式相當於是F1,是最頂級的賽事比賽。
A級方程式的賽車操控和制動都是最頂級的,你無需擔心你操控不來,不過車速太快進入較窄的賽道時,你要控制好方向盤避免撞到防護欄。
A級方程式最難處理的不是直線加速以及過彎,而是超車。
胡亂超車,一旦出現撞車、出界就會遭受壞圈的懲罰,超車就變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以完美的行車路線並且面對墨守成規的AI車手,幾乎不可能超車,所以每次超車都是要跑一條非最佳的路線。
多數是入彎之前,當對法刹車,然後超車堵住對方入彎路線。又或者是外彎、內彎超車,封住對方出彎路線。
上述都是比較常規的超車辦法,另外還有一點的就是在設置當中更改凡是失速、停止的車輛都成隱身(起步時除外),那麼首先前方出現撞車事故,自身都不會攪合進車禍當中,這樣能夠一下子毫無障礙地超越所有車輛。

蘭博基尼超級杯

規則:1×正式賽
正式賽的起跑位置為隨機分配。
所有比賽皆為動態態起跑。比賽中,維修通道全程開放維修、換胎及加油。
加油僅開放於練習賽。
前10名會依次以下標準獲得積分(第一到最後)
15-12-10-18-6-4-2-1
額外積分,最快排位,1。
獲得的積分也將計入各團隊的積分。

心得:這種房車賽規定是要駕駛蘭博基尼的賽車。
蘭博基尼的賽車雖然全都是四驅,但操控性和轉向都不會輸給任何後驅車,再加上其強大的加速度以及最大速度,你會很快愛上這項賽事。
駕駛環節中,你不需要注意太多的地方,輕微刹車很快就可以制動車輛,猛踩油門又不會出現打滑。


2 thoughts on “賽車計畫 2 (Project Cars 2) 圖文全攻略

  1. 請問project cars2 要如何將自排改成手排的設定呢?之前都是玩forza所以介面還在適應中
    感恩解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