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計畫 (Project Cars) 圖文全攻略

7 5 月

廣告

作者:annyroal36

來源:3DM

 

遊戲介面介紹

 

地圖縮略圖:螢幕左上角,地圖的指向與行車方向相同,也即是說,沒有固定方向的指北針。
圈數與排名:螢幕左下方,“L”為“圈”,顯示為當前圈數與總圈數的比值關係(如第一圈,L1/10);“P”為“玩家/車手”,顯示為玩家當前位置與總車手人數的比值關係(如第一名,P1/10)。
比賽時間:在“圈數與排名”的右側,它累計玩家在當前賽事的行駛用時。當中還記錄了前一圈賽事的用時以及最佳圈速用時。
儀錶盤:(僅限車內視覺)部分車輛的駕駛盤或儀錶盤上會有詳細的檔位、轉速表、車速表、四輪狀況、油量、最佳切換檔位元提示等關鍵資訊顯示。
車速與四輪狀況:螢幕的右下角,當輪子不受到非正常壓力之下,它們會顯示為綠色,稍微受到壓力會顯示為黃色,受到劇烈壓力會顯示為紅色。四輪狀況右側是車速以及當前檔位,車速以英里作為單位(MPH),而檔位元就會以數字來表示,當設置為手動擋,那麼倒車就應該是R檔,靜止的車輛顯示為N檔。
指引路線:(僅在輔助系統當中開啟了指引路線時)指引路線會出現在眼前的道路上,綠色表示可以盡情踩踏油門,而黃色表示已經收油門,而紅色則表示該刹車。
起步燈:(僅在賽事起步時出現)螢幕上方出現四行四列的圓圈,當倒計時出現,它們會逐排往下點亮(呈現紅色),當最後排是綠色,一旦最後一排被點亮其餘的燈泡都會變成綠色,意味著此時就可以起步發車。
 

比賽難度選擇介面介紹

新手

新手模式之中駕駛的車輛是自動擋,以及所有的輔助/螢幕提示都會開啟。車輛的駕駛真實感會下降而遊戲賽事會變得相當輕鬆。
所有的行駛速度效果都會被開啟,並且鏡頭會被設置會追蹤模式。
電腦對手的實力相對較弱。

業餘

業餘同樣駕駛都是自動擋而且也會有遊戲提示出現在螢幕之中。
車輛損毀會部分開啟,當中包括了耗油和輪胎磨損等,但這些影響都是比較輕微(非完全真實)。
輪胎與刹車,開場時就處於最佳狀態(高溫),賽事會提供賽前熱身圈(理論上是一圈)。
電腦對手會更加有挑戰性,而且賽事當中會出現標準的旗幟(如黃旗、紅旗等警告提示)與處罰。

專業

駕駛模式是手動擋,而且沒有任何遊戲提示會出現在螢幕當中。
車輛傷害會完全開啟,耗油與輪胎磨損都是現實標準化。
輪胎以及刹車,一開場處於冷卻狀態,賽事會提供賽前熱身圈(理論上是一圈)。
電腦對手非常難對付,賽事當中所有旗幟的警告以及懲罰都會出現。
 

快速訪問功能表介紹

快速訪問功能表也就是《賽車計畫》的主菜單,當中包含了職業生涯模式(暫未開放)、快速比賽模式、線上比賽模式、我的存檔、設置與幫助、我的車庫(PC版用戶在點選設置與幫助、我的車庫時,使用十字鍵選擇可能無法選取,因此需要使用滑鼠來點選)。
beta版的主菜單與完整版的在風格上有所不同,但大致是類似的。
它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play now”,而另一部分是“my home”。
play now,可以進行賽事;而my home,就主要是進行設置以及查看資料等操作。
職業生涯模式:進行各類賽事的生涯模式,玩家可以通過完成賽事賺成為各項賽事的冠軍。
快速比賽模式:可以選擇是快速週末比賽、自由練習以及兩個仍未公佈的模式。週末比賽相當於是單個賽段的比賽,當中可以加入AI對手。而自由練習模式就是玩家獨自在賽道上進行練習跑圈。
線上比賽模式:線上模式大致內容與快速比賽模式一樣,都是擁有週末比賽,而玩家的對手可以是其他玩家,或者是其他玩家混合一些AI對手。
我的存檔:回顧玩家在《賽車計畫》當中的各項資料(如冠軍次數、最快車速、最常用的車輛等)。
設置與幫助:進行遊戲設置、輔助設置等,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及各大社交平臺取得《賽車計畫》的幫助。
我的車庫:在我的車庫當中查看玩家所擁有的車輛,並且可以對其進行塗裝、改裝、係數調整等。
快顯功能表:螢幕右上角的三橫就是快顯功能表(Win、WP經典的三橫按鈕),可以快速開啟我的存檔以及我的車庫,這個快顯功能表按鈕在所有的功能表當中都會出現。
 

設置與説明介面介紹

難度設置

可以選擇新手難度、業餘難度和專業難度。選擇不同的難度也就是選擇了不同的賽車命運。
三個難度的詳細介紹,在上文的“比賽難度選擇介面介紹”中有提及。
 

遊戲設置

遊戲設置分為三大板塊,輔助系統設置、遊戲提示與顯示設定、電腦對手設置。

輔助系統設置

操控輔助:在控制方向時,車輛不會因為強打方向盤而出現側滑等狀況。
刹車輔助:刹車輔助開啟之後,刹車時車身穩定不會出現過度打滑,而且一旦出現側滑車身大致上維持在既定的軌道上。
駕駛説明系統:類似於操控系統,在轉彎、加速、起步等駕駛操作之中,都會出現駕駛輔助,協助車手更好地操控車輛,令車輛走在既定、合理的軌跡上。
防抱死系統:ABS,防抱死制動系統,通過安裝在車輪上的感測器發出車輪將被抱死的信號,控制器指令調節器降低該車輪制動缸的油壓,減小制動力矩,經一定時間後,再恢復原有的油壓,不斷的這樣迴圈(每秒可達5至10次),始終使車輪處於轉動狀態而又有最大的制動力矩。
穩定操控系統:車身在過彎、側滑時都會保持車身平衡,使到車輛能夠在短時間內調整車頭(行駛方向)。
牽引控制系統:PSM系統中的車身穩定控制 和牽引力控制也可完全關閉,而為了保證純粹的駕駛樂趣,新款GT3首次裝備了PSM保時捷車身動態穩定管理系統,底盤方面。
車損:開啟車損,車輛受到碰撞會造成車輛運作的故障,需要進入維修站維修。
機件故障:行駛當中有可能出現偶然的機件故障,會影響車輛運作,需要進入維修站維修。
耗油:車輛行駛時會出現油耗,一旦油量過低,需要進入到維修站進行補給。
自動啟動引擎:無需玩家親自打火啟動車輛。
旗幟與懲罰:一旦賽事出現危險狀況就會出現特定旗幟,如果車手出現違規駕駛則會遭到增加用時的懲罰。
 

遊戲提示與顯示設定

HUD等級:開啟全屏或視窗模式。
指引路線:開啟或關閉指引路線。
轉速表:顯示或隱藏轉速表。
比賽地圖:顯示或隱藏比賽地圖。
起步燈:顯示或隱藏比賽起步燈。
駕駛座/車手:顯示或隱藏駕駛座/車手。
車窗:顯示或隱藏車窗。
對手名字:顯示或隱藏對手名字。
pit engineer:顯示或隱藏pit engineer。
遊戲內語音:使用或關閉遊戲內語音。
切換髒話篩檢程式:使用或關閉遊戲內語音。
 

電腦對手難度設置

移動遊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選擇電腦對手難度。
 

圖形設置

圖形設置分為三部分圖形特效、保真度和硬體檢測。
後處理篩檢程式:開啟或關閉後處理篩檢程式。
鏡頭光暈:開啟或關閉鏡頭光暈。
日光-外部:開啟完全效果、中等效果或低效果。
日光-內部:開啟完全效果、中等效果或低效果。
綻放效果:開啟或關閉綻放效果。
熱霾效果:開啟或關閉熱霾效果。
反光效果:開啟或關閉反光效果。
球面鏡效果:開啟或關閉球面鏡效果。
曝光補償:調整曝光補償,最低值1、最大值100。
雨滴效果:開啟或關閉雨天。
裝飾圖案:開啟或關閉裝飾圖案。
顆粒等級:調整顆粒等級,高中低三等。
顆粒密度:調整顆粒密度,高中低三等。
曙光效果:開啟或關閉曙光效果。
車燈光拉伸映射:開啟或關閉車燈光拉伸映射。
 

保真度設置

解析度:調整適合自身顯卡以及顯示幕的解析度。
視窗模式:使用全屏或視窗播放。
材質貼圖解析度:調整遊戲的材質貼圖解析度,分高中低三等。
紋理篩檢程式:設置適合自身硬體的紋理篩檢程式。
垂直同步:開啟或關閉垂直同步。
全屏抗鋸齒: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全屏抗鋸齒模式。
全景反鋸齒:開啟或關閉全景反鋸齒。
抗鋸齒:開啟或關閉抗鋸齒。
反射效果:調整反射效果,分高中低三等。
環境地圖: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環境地圖模式,分高中低三等。
車輛細緻度: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車輛細緻度,分極高中低四等。
道路細緻度: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道路細緻度,分高中低三等。
陰影細緻度: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陰影細緻度,分高中低三等。
動態模糊:選擇適合自身硬體的動態模糊,分高中低三等。
渲染幀數:調整渲染幀數。
 

硬體設置

虛擬實境預測值:調整虛擬實境預測值。
使用雲存檔:開啟或關閉雲存檔。
抖屏幅度:調整抖屏幅度。
 

鏡頭設置

鏡頭設置分為了兩部分,一個是賽事視野設置,另一個是動態鏡頭設置。

賽事視野設置

車前鏡頭:調整車前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駕駛員鏡頭:調整駕駛員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駕駛艙鏡頭:調整駕駛員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車頂鏡頭:調整車頂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追蹤鏡頭:調追蹤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頭盔鏡頭:調頭盔鏡頭數值,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最小速度敏感度:移動遊碼調整,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最大速度敏感度:移動遊碼調整,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最小速度敏感速率(MPH):移動遊碼調整,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最大速度敏感速率(MPH):移動遊碼調整,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動態鏡頭設置

最高速度鏡頭抖動:開啟或關閉最高速度鏡頭抖動。
世界動態速度:調整世界動態速度,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重力影響:調整重力影響,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展示頭盔:開啟或關閉頭盔。
頭盔景深:開啟或關閉頭盔景深。
視角跟隨方向盤轉向的程度:調整視角跟隨方向盤轉向的程度,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頭盔傾側:調整頭盔傾側程度,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鏡頭傾側:調整頭盔傾側程度,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100。
 

音訊設置

主音量:調整主音量的聲音大小。
音樂音量:調整音樂音量的聲音大小。
引擎音量:調整引擎音量的聲音大小。
採樣音效:調整採樣音效的聲音大小。
車內電臺音量:調整車內電臺音量的聲音大小。
 

改裝介面介紹

改裝包括三大板塊,前車身改裝、後車身改裝和總體改裝。
改裝係數玩家可以在右側的選項按鈕之中下載其他玩家所提供的改裝。
前車身可以調整胎壓、懸掛高度、前輪彈簧係數、外傾角、緩衝器、掛低速回彈阻尼、快速衝擊阻尼、快速回彈阻尼、後傾角。
後車身可以調整車尾下壓力、防傾杆、前束角。
總體改車可以設置胎壓、懸掛高度、前輪彈簧係數、外傾角、緩衝器、掛低速回彈阻尼、快速衝擊阻尼、快速回彈阻尼、後傾角。
 

玩家存檔介面介紹

檔案主要是查看遊戲時間、習慣使用車輛的里程與用時、線上資料。
遊戲時間,包括遊戲總時間、進行職業模式總時間、單人遊戲總時間(包括職業模式和快速比賽模式)、線上模式時間、社區時間、賽事用時、資格賽用時。
廠商親密度,這裡主要是查看玩家使用車輛(廠商)的次數。
線上資料,查看玩家進入線上比賽的次數、獲得第一名的次數、查看前三名次數、查看沒有獲得名次次數、查看未完成賽事次數、平均完成賽事用時、完成的賽事次數、未獲得懲罰時間、黃旗被罰時間、不合格時間。
 

職業檔案介面介紹

在職業檔案介面之中可以查看歷史獲得的成就,這些成就會有詳細的完成辦法,譬如“zero to hero”,完成條件就是在5嗰賽季內獲得LMP1世界冠軍。
完成指定系列的成就,就可以獲得進入名人堂,名人堂需要完成15嗰冠軍成就才能進入。
完成某特定行為、達成成就就可以獲得榮譽獎章,玩家可以去到榮譽獎章介面之中查看(瞭解其獲取的途徑)。
 

職業模式介紹

這是讓你有機會逐步成為賽車英雄。創建一名車手,邁入車手生涯,你的目標就是要取得榮耀,攀登賽車界的頂峰以及獲得終極的獎勵,成為賽車界的霸主迎接所有挑戰者的來訪,或者是成為多方面擅長的車手。完成三項職業就能夠你將會進入賽車界的名人堂。
一共有三個模式,分別是無名英雄(zero to hero,贏得LMP1世界賽冠軍)、捍衛榮譽(defending champ,三年連續成為總冠軍)、大滿貫(triple crown,贏得三個不同的冠軍系列賽)。
 

賽事大廳介面介紹

創建賽事:創造賽事,當中可以選擇賽道、規定賽事車輛、規定參賽人數等。
公開或私房:設置賽事是公開(接受其他玩家進入)或私密(只接受邀請的玩家進入)。
設置密碼:設置密碼後,需要輸入正確密碼才能夠進入到賽事大廳內。
設置賽事大廳名稱:設置賽事大廳名稱(可輸入字元與字母)。
圈數:設置賽事的總圈數。
補滿所有AI對手:將AI車手補滿其餘空余的車手位置。
AI對手車輛:設置AI對手車輛(可任意)。
車輛等級:選擇參賽車輛的等級(可任意)。
最多人類玩家數量:設置最多人類玩家數量。
動態發車:起步時車輛已經處於行駛狀態中。
練習賽1:開啟或關閉練習賽1。
練習賽2:開啟或關閉練習賽2。
資格賽:開啟或關閉資格賽。
熱身圈:開啟或關閉熱身圈。
雙賽制:開啟或關閉雙賽制。
 

車輛選擇介面介紹

車廠:螢幕的右上角會顯示目前玩家所選擇車輛所屬的車廠。
車系:左側顯示該車廠的車系。
車輛顏色:在車系下方可以選擇該車的顏色。
車輛數據:右側會顯示車輛的製造年份、車速、驅動形式、加速時間、刹車時間等。
車輛外觀:在螢幕中央可以查看選擇的車輛的外觀。

二、全車輛及數據一覽

車廠:SMS

 

車名:125cc 變速卡丁車
生產年份:2013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單缸
最高速:93MPH
馬力:30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352磅
扭矩: 1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250cc 超級卡丁車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雙缸
最高速:138MPH
馬力:92HP
加速(100-0):1.90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451磅
扭矩: 3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方程式 A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14MPH
馬力:759HP
加速(100-0):2.09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234磅
扭矩: 24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方程式 B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188MPH
馬力:617HP
加速(100-0):2.40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477磅
扭矩: 3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方程式 C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96MPH
馬力:297HP
加速(100-0):2.84秒
刹車(100-0):2.15秒
重量:1036磅
扭矩: 20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方程式 火箭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46MPH
馬力:106HP
加速(100-0):5.09秒
刹車(100-0):2.15秒
重量:936磅
扭矩: 9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阿爾派

 

車名:阿爾派 A45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92MPH
馬力:462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 4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艾瑞歐原子

 

車名:艾瑞歐原子 300 超動力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61MPH
馬力:300HP
加速(100-0):2.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245磅
扭矩: 22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艾瑞歐原子 500 V8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5MPH
馬力:430HP
加速(100-0):2.2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212磅
扭矩: 267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艾瑞歐原子 無限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56MPH
馬力:270HP
加速(100-0):2.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190磅
扭矩: 18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阿斯頓馬丁

 

車名:阿斯頓馬丁 V12 優勢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189MPH
馬力:520HP
加速(100-0):3.2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821磅
扭矩: 44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阿斯頓馬丁 急速 S 氫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187MPH
馬力:560HP
加速(100-0):4.30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3747磅
扭矩: 45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阿斯頓馬丁 V12 優勢 GT4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8MPH
馬力:430HP
加速(100-0):3.79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2976磅
扭矩: 36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奧迪

 

車名:奧迪 R8 LMS 極端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0引擎
最高速:175MPH
馬力:520HP
加速(100-0):3.59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2799磅
扭矩: 38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奧迪 R8 TDI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6引擎
最高速:206MPH
馬力:612HP
加速(100-0):2.5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 79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奧迪 R8 V1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0引擎
最高速:207MPH
馬力:550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3683磅
扭矩: 40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莫諾

 

車名:BAC 莫諾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78MPH
馬力:275HP
加速(100-0):2.7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190磅
扭矩: 19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寶馬

 

車名:BMW 1系 M 轎車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六缸
最高速:155MPH
馬力:342HP
加速(100-0):4.1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3373磅
扭矩: 33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320渦輪 group 5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75MPH
馬力:400HP
加速(100-0):4.0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719磅
扭矩: 24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M1 proca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六缸
最高速:207MPH
馬力:487HP
加速(100-0):4.3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248磅
扭矩: 30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M3 E30 group A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2MPH
馬力:316HP
加速(100-0):5.1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116磅
扭矩: 21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M3 GT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1MPH
馬力:481HP
加速(100-0):3.50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2744磅
扭矩: 36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M3 GT4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2MPH
馬力:416HP
加速(100-0):4.09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3152磅
扭矩: 29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BMW Z4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5MPH
馬力:484HP
加速(100-0):3.5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700磅
扭矩: 36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卡帕

 

車名:卡帕 蒙特利 stockca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30MPH
馬力:650HP
加速(100-0):2.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3527磅
扭矩: 49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凱特漢姆

 

車名:凱特漢姆 SP/300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9MPH
馬力:312HP
加速(100-0):2.7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201磅
扭矩: 20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凱特漢姆 7系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20MPH
馬力:105HP
加速(100-0):6.50秒
刹車(100-0):2.68秒
重量:1157磅
扭矩: 9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凱特漢姆 超炫 R50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62MPH
馬力:261HP
加速(100-0):2.88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115磅
扭矩: 17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福特

 

車名:福特 護航 MK1 RS 160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16MPH
馬力:118HP
加速(100-0):10.69秒
刹車(100-0):2.68秒
重量:1686磅
扭矩: 10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焦點 RS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五缸
最高速:167MPH
馬力:303HP
加速(100-0):5.50秒
刹車(100-0):3.86秒
重量:3218磅
扭矩: 320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MKIV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23MPH
馬力:494HP
加速(100-0):4.1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204磅
扭矩: 46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野馬 BOSS 302R1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7MPH
馬力:406HP
加速(100-0):3.75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3143磅
扭矩:36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野馬 眼鏡蛇 雪佛蘭旁蒂克火鳥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14MPH
馬力:633HP
加速(100-0):3.09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2623磅
扭矩:44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山脊 RS500 科斯沃思 group A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7MPH
馬力:387HP
加速(100-0):4.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292磅
扭矩:3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zakspeed capri group5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0MPH
馬力:409HP
加速(100-0):4.0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741磅
扭矩:260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福特 護艦 MK1 RS160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16MPH
馬力:118HP
加速(100-0):10.69秒
刹車(100-0):2.68秒
重量:1686磅
扭矩:10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FG1000

 

車名:方程式 哥爾夫 100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63MPH
馬力:186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15秒
重量:837磅
扭矩:8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岡伯特

 

車名:岡伯特 阿波羅 S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13MPH
馬力:700HP
加速(100-0):2.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3009磅
扭矩:64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吉列塔

 

車名:吉列塔 G40 junio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32MPH
馬力:104HP
加速(100-0):5.44秒
刹車(100-0):2.68秒
重量:1774磅
扭矩:11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吉列塔 G55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9MPH
馬力:525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645磅
扭矩:36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吉列塔 G55 GT4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6引擎
最高速:166MPH
馬力:343HP
加速(100-0):4.3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601磅
扭矩:3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蓮花

 

車名:蓮花 72D 科斯沃思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3MPH
馬力:474HP
加速(100-0):3.40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267磅
扭矩:26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蓮花 49 科斯沃思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94MPH
馬力:416HP
加速(100-0):3.59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179磅
扭矩:24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蓮花 78 科斯沃思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5MPH
馬力:460HP
加速(100-0):3.15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289磅
扭矩:24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蓮花 98 雷諾 渦輪增壓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6引擎
最高速:217MPH
馬力:900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90秒
重量:1190磅
扭矩:407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馬雷克

 

車名:馬雷克 RP 2219D LMP2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93MPH
馬力:444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598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馬雷克 RP 339H LMP1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10MPH
馬力:566HP
加速(100-0):2.5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45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麥拿侖

 

車名:麥拿侖 12C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06MPH
馬力:615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39秒
重量:3088磅
扭矩:449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麥拿侖 12C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1MPH
馬力:496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39秒
重量:2810磅
扭矩:43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麥拿侖 F1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245MPH
馬力:632HP
加速(100-0):3.90秒
刹車(100-0):2.39秒
重量:2513磅
扭矩:47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麥拿侖 P1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227MPH
馬力:906HP
加速(100-0):2.59秒
刹車(100-0):2.39秒
重量:3075磅
扭矩:65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梅賽德斯賓士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190E 2.5-16 進化2 DTM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7MPH
馬力:320HP
加速(100-0):5.1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160磅
扭矩:21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300SEL 6.8 AMG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8MPH
馬力:421HP
加速(100-0):5.5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3428磅
扭矩:450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A45 AMG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92MPH
馬力:367HP
加速(100-0):4.30秒
刹車(100-0):3.86秒
重量:3494磅
扭矩:34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AMG C-coupe DTM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90MPH
馬力:462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380磅
扭矩:365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SLS AMG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12MPH
馬力:574HP
加速(100-0):3.50秒
刹車(100-0):3.05秒
重量:3395磅
扭矩:47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梅賽德斯賓士 SLS AMG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80MPH
馬力:550HP
加速(100-0):3.09秒
刹車(100-0):2.52秒
重量:3009磅
扭矩:45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索伯 C9 梅賽德斯賓士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54MPH
馬力:737HP
加速(100-0):2.7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61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三菱

 

車名:三菱 藍瑟 進化X FQ400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89MPH
馬力:404HP
加速(100-0):3.50秒
刹車(100-0):3.82秒
重量:3439磅
扭矩:400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奧利卡

 

車名:奧利卡 03 日產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90MPH
馬力:462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4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帕加尼

 

車名:帕加尼風神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231MPH
馬力:720HP
加速(100-0):3.2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976磅
扭矩:722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帕加尼風之子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218MPH
馬力:664HP
加速(100-0):3.2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733磅
扭矩:567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帕加尼風之子 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12引擎
最高速:218MPH
馬力:733HP
加速(100-0):2.5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436磅
扭矩:51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帕爾默

 

車名:帕爾默 捷豹 JP-LM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6引擎
最高速:166MPH
馬力:262HP
加速(100-0):3.4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433磅
扭矩:230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遊戲原創車輛

 

車名:RWD P20 LMP2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flat 4
最高速:195MPH
馬力:464HP
加速(100-0):3.0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38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RWD P30 LMP1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flat 6
最高速:212MPH
馬力:577HP
加速(100-0):2.5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984磅
扭矩:37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radical

 

車名:radical SR8-RX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5MPH
馬力:422HP
加速(100-0):2.79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433磅
扭矩:25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radical SR8-RS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61MPH
馬力:258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1201磅
扭矩:151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雷諾

 

車名:雷諾 梅甘娜 RS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62MPH
馬力:267HP
加速(100-0):6.09秒
刹車(100-0):3.82秒
重量:3086磅
扭矩:263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雷諾 克裡奧 RS Cup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直列四缸
最高速:151MPH
馬力:219HP
加速(100-0):5.59秒
刹車(100-0):3.82秒
重量:2347磅
扭矩:19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廠:如虎

 

車名:如虎 CTR3 SMS-R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flat6
最高速:221MPH
馬力:760HP
加速(100-0):2.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369磅
扭矩:69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如虎 CTR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flat6
最高速:227MPH
馬力:760HP
加速(100-0):3.2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965磅
扭矩:696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如虎 RGT-8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206MPH
馬力:540HP
加速(100-0):3.90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976磅
扭矩:36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車名:如虎 RGT-8 GT3
生產年份:2011年(country)
驅動形式:後輪驅動,前置V8引擎
最高速:173MPH
馬力:505HP
加速(100-0):3.54秒
刹車(100-0):2.43秒
重量:2667磅
扭矩:354英尺磅
軸距:不詳
權值平衡:不詳

三、天氣系統與賽道清單

天氣系統

 

天氣系統會對賽事產生一定的影響,前提條件就是要開啟車損和胎損。
天氣普遍的就有曝曬天(晴)、多雲天(陰)、雨天(小雨、暴雨)等。
天氣氣溫高而濕度低,那麼對中性胎比較有利,在這樣的環境地下,中性胎表面就會熔化,對於車輛抓地力有很好的幫助。其實也可以選擇硬胎來對付溫高而濕度低的天氣,但這種辦法就是為了保持輪胎耐久度,在比賽中進行穩紮穩打戰術。
天氣氣溫高而濕度高,理論上溫度越高、濕度越高,那麼輪胎表面的溫度並不會去到極致溫度。建議是使用軟幹胎,在幹地上使用,提供比較好的抓地力,但是磨損相對比較快,在溫度高、濕度大卻沒有下雨的天氣用就最佳。
面對下雨天,就得使用半雨胎、普通雨胎、暴雨胎,其實主要分清楚半雨胎和暴雨胎的使用方法即可。半雨胎是為了小雨而服務的,而暴雨胎就是用來應對伴隨著電閃雷鳴天氣而使用的,但在《賽車計畫》之中並沒有這麼講究,因此就是用普通雨胎即可。
清晨、午間、傍晚、晚間的天氣對輪胎也有一定影響,但是相比於天氣就沒有那麼明顯。
 

天氣系統設置

在開啟一個比賽房間,在“條件”一項當中就可以設置天氣系統條件。
設置天氣,可以對天氣進行選擇,可以選擇一套兩式的天氣變法,先選擇前者天氣,再選擇後者天氣,那麼在比賽過半之後就會由前者天氣進入到後者天氣之中,因此比賽的天氣會發生一次變化。
玩家需要根據“天氣預報”更改輪胎以及制定出比賽的戰術。
在天氣系統設置當中還可以設定比賽日期,但在快速比賽當中無法進行比賽日期設置。
 

針對天氣以及賽事所使用輪胎的建議

每輛賽車每個比賽週末會有11套全新光頭胎供選擇,即六套配方較硬的輪胎和五套配方較軟的輪胎。
每場比賽中,倍耐力將事先從四款幹胎中選出兩款作為指定用胎,包括一款配方較軟和一款配方較硬的輪胎。
在第二次自由練習開始前,玩家必須歸還一套配方較硬的輪胎;而在第三次自由練習之前,必須歸還配方較硬和較軟的輪胎各一套。在剩餘的幹胎中,必須在排位賽開始之前歸還指定的兩款輪胎各一套。這讓車隊在排位賽和正賽期間還留有三套輪胎可用,如何使用這最為關鍵的六套輪胎為週末輪胎策略的制定打下了基礎。
正賽起跑時,排在前十位的車手必須使用做出排位成績的那套輪胎發車–這條規則僅適用於排位元和起跑都用幹胎完成的情況。前十名中如果有車手因為任何原因沒有拿到排位成績,則可以選擇任何輪胎起跑。
在比賽中,車手必須使用至少兩款配方輪胎各一次(若在雨天,這條規則將不適用)。如果車手違反規則,將被驅逐出場。如果乾地條件下的比賽出於任何原因被終止,而車手還未使用過兩款輪胎,其比賽總用時將加上30秒。

在週五的自由練習中,如果是一條全新或高度磨損的賽道,倍耐力可能會為車隊的每輛賽車提供一套額外的輪胎,配方軟硬皆可。此外也可能出於研發原因,倍耐力給車隊的每輛賽車額外提供兩套樣品輪胎。在該情況下,這些輪胎必須在第三次練習賽開始之前予以歸還。
 

如果比賽中的任何時刻有降雨,每支車隊的每輛賽車都會在該比賽週末使用四套濕地胎和三套雨胎。如果在週五的自由練習期間有降雨,每輛賽車還將得到一套額外的濕地胎,這套輪胎必須在第三次練習賽之前歸還。
如果正賽在安全車的帶領下開始,那麼所有車隊必須全部使用雨胎起步。
如果降雨發生在正賽過程中,車隊則不必非得使用兩種光頭胎,只要他們覺得條件適當就可以更換濕地胎或者雨胎。
雨胎和濕地胎在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每一站都會予以提供,在練習賽開始之前交給玩家。

賽道一覽表

 

賽道:奧舍斯萊本賽車場 GP
賽道長度:3.668KM
彎位:15個

賽道:奧舍斯萊本賽車場 國際
賽道長度:2.435KM
彎位:8個

賽道:奧舍斯萊本賽車場 C環
賽道長度:1.100KM
彎位:8個

賽道:azure 環
賽道長度:3.340KM
彎位:19個

賽道:azure 海濱
賽道長度:19251KM
彎位:95個
 

賽道:azure 環
賽道長度:3.340KM
彎位:19個

賽道:azure 海濱(第一段)
賽道長度:7.401KM
彎位:95個

賽道:azure 海濱(第二段)
賽道長度:6.889KM
彎位:33個

賽道:azure 海濱(第三段)

賽道長度:4.966KM
彎位:22個

賽道:azure 海濱(西段)
賽道長度:19.2776KM
彎位:95個
 

賽道:霍根海姆賽道 GP
賽道長度:4.574KM
彎位:17個

賽道:霍根海姆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3.692KM
彎位:16個

賽道:霍根海姆賽道 短途
賽道長度:2.638KM
彎位:14個

賽道:巴瑟斯特全景山賽道 環巴瑟斯特
賽道長度:6.213KM
彎位:23個

賽道:比利時森林賽道 環
賽道長度:7.004KM
彎位:23個
 

賽道:比利時森林賽道 卡丁環
賽道長度:1.075KM
彎位:13個

賽道:besos GP
賽道長度:4.627KM
彎位:16個

賽道:besos 國際
賽道長度:3.069KM
彎位:11個

賽道:besos 俱樂部
賽道長度:1.703KM
彎位:6個

賽道:伊莫拉賽道
賽道長度:4.909KM
彎位:17個
 

賽道:布蘭茲哈奇賽道 GP
賽道長度:3.908KM
彎位:9個

賽道:布蘭茲哈奇賽道 印地賽車
賽道長度:1.929KM
彎位:6個

賽道:卡德韋爾賽道 GP
賽道長度:3.477KM
彎位:11個

賽道:卡德韋爾賽道 俱樂部環
賽道長度:2.370KM
彎位:7個

賽道:卡德韋爾賽道 林地
賽道長度:1.139KM
彎位:5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高速公路 全
賽道長度:20.648KM
彎位:107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高速公路 第一段
賽道長度:6.624KM
彎位:68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高速公路 第二段
賽道長度:8.152KM
彎位:24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高速公路 第三段

賽道長度:5.856KM
彎位:15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高速公路 逆
賽道長度:20.648KM
彎位:107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賽車跑道
賽道長度:4.023KM
彎位:9個

賽道:加尼福尼亞 horse thief mile
賽道長度:1.600KM
彎位:11個

賽道:賈斯特菲爾德賽道
賽道長度:0.871KM
彎位:13個

賽道:沃特金斯葛籣賽道 GP
賽道長度:5.430KM
彎位:11個

賽道:沃特金斯葛籣賽道 短途
賽道長度:4.060KM
彎位:8個
 

賽道:德比賽道 GP
賽道長度:4.023KM
彎位:12個

賽道:德比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3.149KM
彎位:10個

賽道:eifelwald
賽道長度:20.832KM
彎位:73個

賽道:eifelwald GP
賽道長度:5.148KM
彎位:16個

賽道:eifelwald muellenbach
賽道長度:1.489KM
彎位:8個
 

賽道:eifelwald sprint
賽道長度:3.629KM
彎位:11個

賽道:eifelwald sprint 短途
賽道長度:3.060KM
彎位:9個

賽道:eifelwald 第一段

賽道長度:6.907KM
彎位:36個

賽道:eifelwald 第二段
賽道長度:5.968KM
彎位:33個

賽道:eifelwald 第三段
賽道長度:7.874KM
彎位:44個
 

賽道:迪拜 kartdrome
賽道長度:1.165KM
彎位:17個

賽道:迪拜賽道 俱樂部
賽道長度:4.142KM
彎位:11個

賽道:迪拜賽道 GP

賽道長度:5.337KM
彎位:18個

賽道:迪拜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4.328KM
彎位:12個

賽道:迪拜賽道 國立
賽道長度:3.589KM
彎位:17個
 

賽道:circuit des 24 heures du mars
賽道長度:13.629KM
彎位:38個

賽道:le circuit bugatti
賽道長度:4.273KM
彎位:10個

賽道:佛羅倫斯賽道 GP
賽道長度:5.245KM
彎位:14個

賽道:佛羅倫斯賽道 短途
賽道長度:2.280KM
彎位:7個

賽道:戈蘭肯站
賽道長度:0.922KM
彎位:20個
 

賽道:戈蘭肯站 東段
賽道長度:0.510KM
彎位:14個

賽道:戈蘭肯站 西段
賽道長度:0.452KM
彎位:9個

賽道:戈蘭肯站 逆
賽道長度:0.922KM
彎位:20個

賽道:戈蘭肯站 東段 逆
賽道長度:0.510KM
彎位:14個

賽道:戈蘭肯站 西段 逆
賽道長度:0.452KM
彎位:9個
 

賽道:佐爾德賽道
賽道長度:4.011KM
彎位:10個

賽道:jin ding
賽道長度:4.319KM
彎位:14個

賽道:lakevile賽道 GP
賽道長度:4.055KM
彎位:19個

賽道:lakevile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3.700KM
彎位:17個

賽道:lakevile賽道 短途
賽道長度:3.136KM
彎位:15個
 

賽道:蒙紮賽道 GP
賽道長度:5.793KM
彎位:11個

賽道:蒙紮賽道 短途
賽道長度:2.450KM
彎位:6個

賽道:蒙特利爾賽道
賽道長度:3.602KM
彎位:11個

賽道: 摩拉維亞賽道
賽道長度:5.403KM
彎位:14個

賽道: 銀石賽道 GP
賽道長度:5.891KM
彎位:18個
 

賽道: 銀石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3.619KM
彎位:10個

賽道: 銀石賽道 國立
賽道長度:2.638KM
彎位:6個

賽道: 銀石賽道 斯陀園
賽道長度:1.281KM
彎位:16個

賽道: salitto GP
賽道長度:5.807KM
彎位:17個

賽道: salitto 西段
賽道長度:3.466KM
彎位:9個
 

賽道: 斯內特頓賽道 300
賽道長度:4.779KM
彎位:13個

賽道: 斯內特頓賽道 200
賽道長度:3.220KM
彎位:8個

賽道: 斯內特頓賽道 100
賽道長度:1.580KM
彎位:6個

賽道: 薩默頓賽道
賽道長度:1.010KM
彎位:7個

賽道:美國公路賽道
賽道長度:6.515KM
彎位:14個
 

賽道:奧頓公園賽道
賽道長度:2.656KM
彎位:5個

賽道:奧頓公園賽道 國際
賽道長度:4.307KM
彎位:17個

賽道:奧頓公園賽道 海島
賽道長度:3.616KM
彎位:7個

四、輔助系統詳解

 

操控輔助

介紹:在控制方向時,車輛不會因為強打方向盤而出現側滑等狀況。
建議:這個操控輔助會令到方向盤轉向帶有電腦的輔助,電腦會適當維持車輛行駛在最佳導航路線之上,玩家亦可以進行超車操作。
這種輔助的好處就是減少撞車,但是無法應對突發狀況,譬如周遭出現車禍,玩家卻很難轉動方向盤令到車子離開既定路線來避免車禍的波及。
雖然能夠超車,但是車子的運行軌跡依然維持“原判”,超車路線往往是千鈞一髮之際發現,如果有操控輔助的話只會適得其反。
因此不建議開啟操控輔助。
 

刹車輔助

介紹:刹車輔助開啟之後,刹車時車身穩定不會出現過度打滑,而且一旦出現側滑車身大致上維持在既定的軌道上。
建議:這個刹車輔助其實是在ABS的條件上增設的刹車輔助,其帶有強烈的刹車預知性,尤其是進入到指引路線的黃色、紅色地帶當中,只要開啟刹車輔助,車子就會自動刹車。
沒有人能說准黃色區域就必定要刹車,而且車子不同其實刹車距離、刹車性能也不相同,所以不應該一刀切。
因此在開啟ABS的條件之下,就沒必要開啟刹車輔助。
 

駕駛説明系統

介紹:類似於操控系統,在轉彎、加速、起步等駕駛操作之中,都會出現駕駛輔助,協助車手更好地操控車輛,令車輛走在既定、合理的軌跡上。
建議:這個駕駛幫助異於操控輔助,它主要是管理過彎加速、起步加速、直線加速等加速環節之中。
有時候在過彎時降檔會令到轉速過快,那麼車頭偏向更嚴重,此時駕駛説明系統就會令到轉速保持在合理數值上,使到車身穩定。而直線方面,一旦轉速不足,車速就體現不出來,那麼駕駛説明系統會調節檔位元,令到轉速提上來。
這個輔助系統就因人而異,如果是習慣使用手動擋的玩家,其實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駕駛説明系統,如果是開啟了自動擋的玩家還是建議開啟,以令到自動擋更加智慧。
 

防抱死系統

介紹:ABS,防抱死制動系統,通過安裝在車輪上的感測器發出車輪將被抱死的信號,控制器指令調節器降低該車輪制動缸的油壓,減小制動力矩,經一定時間後,再恢復原有的油壓,不斷的這樣迴圈(每秒可達5至10次),始終使車輪處於轉動狀態而又有最大的制動力矩。
建議:ABS在遊戲當中主要還是在過彎、車輛打滑(失控)、時給予給予刹車油壓力,令到車的行車路線保持相對穩定狀態過彎或者調整車身。
在《極品飛車18:宿敵》、《超級房車賽:汽車運動》中,小編也有提及到ABS的問題,ABS基本上是除了方程式以外的賽事的所有車輛都會安裝。
為什麼F1沒有安裝ABS?因為它們自身已經有地球上最為強大的刹車系統,所以再賦予ABS簡直就是多餘。
不安裝ABS基本上就是開著一台可能超過250MPH的單車在賽道上疾馳,無論你那台單車是V刹、碟刹、油刹,一樣是蕩然無存。
所以不要讓車子在刹車過程中作側身平移運動,最好是開啟ABS,至於開啟它會損失多少速度,小編個人認為是微乎其微的,刹車是講求時機的,ABS只是防抱死,不會像刹車輔助那樣直接把刹車時機提前進行,因而並不會錯過彎時機、降低過彎速度。
 

穩定操控系統

介紹:車身在過彎、側滑時都會保持車身平衡,使到車輛能夠在短時間內調整車頭(行駛方向)。
建議:這個穩定系統不僅僅是在車身上體現出穩定度,而且在行駛過程中哪怕是抖動方向盤,車輛傾側情況也不會讓行駛方向發生嚴重變向。
穩定操控系統大體上沒有在速度上、刹車上改變行駛的車輛,出於利益至上的原則,可以堅持開啟。
 

牽引控制系統

介紹:牽引控制系統的控制裝置是一台電腦,利用電腦檢測4個車輪的速度和方向盤轉向角,當汽車加速時,如果檢測到驅動輪和非驅動輪轉速差過大,電腦立即判斷驅動力過大,發出指令信號減少發動機的供油量,降低驅動力,從而減小驅動輪的滑轉率。
電腦通過方向盤轉角感測器掌握司機的轉向意圖,然後利用左右車輪速度感測器檢測左右車輪速度差;從而判斷汽車轉向程度是否和司機的轉向意圖一樣。如果檢測出汽車轉向不足(或過度轉向),電腦立即判斷驅動輪的驅動力過大,發出指令降低驅動力,以便實現司機的轉向意圖。
建議:描述牽引控制系統的內容比較多,其實也比較簡單,也就是系統感應出作為主要動力的輪子左右輪速差異,然後做出驅動補償或削弱。
左右輪速差,玩家無法從肉眼判斷,但是可以從胎溫獲知。只要在過彎過程中,輪胎處於紅色,就證明其承受壓力過大,但另一側的輪胎處於黃色狀態,那麼就證明轉向是足夠的。
如果四個輪子都處於紅色,那麼就是轉向不足,這部分的驅動補償與削弱全權由玩家進行決定。
理論上這智慧的系統對於一台賽車來說,就是活生生將它變為一台保姆車,但是玩家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判斷輪速,因此牽引控制系統就隨意,既可以開啟也可以選擇關閉。
 

車損

介紹:開啟車損,車輛受到碰撞會造成車輛運作的故障,需要進入維修站維修。
建議:其實這個車損僅局限于在單人模式中才有優勢,因為在多人遊戲之中,如果房主堅持要開啟車損,其他玩家都是被動開啟的。
在單人模式中關閉車損優勢非常之大,也就是撞車之後不會對車輛部件造成任何傷害(包括致命傷害),因此不必要因為車損而進入維修站,那麼就可以繼續在賽道上奮進。
因為要知道進入維修站一趟,少則損失十幾秒,多則需要花費一分鐘。賽車的世界分秒必爭,因為車損而進入維修站就太浪費時間了。
因此在單人模式之中,建議是關閉車損,至於多人模式依然是關閉車損,如果房主開啟車損,那麼其他玩家也只能夠被動接受。
 

機件故障

介紹:行駛當中有可能出現偶然的機件故障,會影響車輛運作,需要進入維修站維修。
建議:機件故障類似車損,車損是屬於外力,而機件故障就屬於內因,而且機件故障九成都屬於隨機事件,無辦法通過任何操作來避免。
它只是為了模仿真實賽車而設置的故障報錯,所以要取在單人模式當中取得好成就就得關閉。。
與車損相同,在多人模式之中,只要房主開啟了機件故障,那麼其他玩家就會默認開啟。
 

耗油

介紹:車輛行駛時會出現油耗,一旦油量過低,需要進入到維修站進行補給。
建議:車輛運行會耗費燃油,耗油問題與機件故障、車損類似,但是它並非是被動也非主動,準確來說是兩者之間,既受到玩家行駛的主動影響,也會受到天氣、輪胎等因素影響。
與車損、機件故障相同,在多人模式之中,只要房主開啟了機件故障,那麼其他玩家就會默認開啟。
 

自動啟動引擎

介紹:無需玩家親自打火啟動車輛。
建議:手動打火,對於賽車遊戲來說比較多餘的動作,如果車輛死火還得手動啟動那是多麼費神的事情,因此還是開啟。
 

旗幟與懲罰

介紹:一旦賽事出現危險狀況就會出現特定旗幟,如果車手出現違規駕駛則會遭到增加用時的懲罰。
建議:旗幟與懲罰,開啟之後對於那些違規的車手會進行嚴懲。
要知道在賽車場上一旦落後,雖然是差距幾秒,但是距離可能是永遠都無法縮小的,那麼開啟旗幟與懲罰,就能夠令到部分車手受到罰時。
首先要確保自己的行駛完全符合大會規定,那麼就能夠通過旗幟與懲罰,縮近與前面部隊的距離(但不利於排頭的車手)。
所以還是建議開啟,也作為規範玩家行駛之用。

五、車輛通用改裝

選擇合適自己使用的車輛

 

選擇合適自己使用的車輛就是選擇素材,玩家不可能每輛車都去改裝,每輛車都去適應。
所以大致上可以選擇兩類車型(比較容易上手、而且駕駛效果非常不錯的),四驅和中置後驅(後驅),四驅車轉彎效果略差,但最高速度以及加速度都非常理想;而中置後驅(後驅)的車輛就是過彎速度不會降太多,適合於彎道多的賽道。
而在多人模式之中會有車輛等級限制,所以玩家需要根據自己經常進行的等級賽車來選擇車輛。
並且要瞭解清楚該等級最高的改車數值為多少,如A車最高數值是700,那麼改裝的A車輛就最好是改裝至A700。
但並非是改裝等級去到該等級的極限數值就是最好的,因為數值越大,那麼起步就越靠後,尤其是一些追逐賽,人家數值低的車早早就發車了。

通用改裝教程

 

胎壓

介紹:胎壓,嚴格意義上指的是輪胎內部空氣的壓強。
現在很多車胎充入的不是空氣。對於這些車胎,胎壓要求比較嚴格。而充入空氣的車胎,和四季變換有關係。並且胎壓與車的性能有緊密聯繫,比如舒適度及運載量,還會影響車胎壽命。
建議:測試胎壓,就得多跑賽道幾圈,在開啟車損、胎損時,就會顯示胎溫係數。
一般初始都是0.85bar左右,將胎壓調至前、後胎壓均調整至1.5至2.0bar。
多跑幾圈為的就是令到四個輪子到達極限胎溫(查看極限胎壓),調整胎壓,務求令到極限胎溫之中四個輪子的胎壓接近一致。
 

懸掛高度

介紹:懸掛系統結構由彈性元件、導向機構以及減震器等組成,個別結構則還有緩衝塊、橫向穩定杆等的高度。
建議:初始數值多數是30mm,建議是根據車型而選擇10mm至20mm,可以在練習賽中測試過彎,觀看車輛傾側的程度來微調(必須關閉車身穩定系統)。

外傾角

介紹:外傾角其實就是輪胎外傾角。
建議:這個傾角比較複雜,如果要調整首先就要試跑(選擇在平坦的直線瀝青路進行試駕),然後留意四個輪子的傾角表現。
此時玩家可以注意得到在非轉彎情況下,車輛的四個輪子傾角都是負值,大多數情況都是-2°至0°之間變化。
如果要改,建議就是設置外傾角是-1°至0°,然後再根據轉彎情況來進行微調,大體可以從“轉向不足”來調整,當轉向不足時,就往正方向調整角度。
這個外傾角問題是相當複雜,會影響到轉向,可以不改的話,就儘量不要改動。
 

避震阻尼

介紹:避震阻尼能夠有效降低彈簧彈跳的頻率和速度,從而使得車輛顛簸和出入彎道時更加穩定。
建議:在《賽車計畫》之中,它會將範圍分為三等,軟、中、硬(單位:N/m/s),避震阻尼的設置能夠使到車身前後傾側的程度,但是車重是固定的。
而車重分佈可以簡單分為兩類,就是前置引擎和後置引擎。
前置引擎的情況下,建議前方阻尼調成前輪阻尼中程度、後輪阻尼中軟程度;前置引擎的情況下,建議前方阻尼調成前輪阻尼中硬程度、後輪阻尼中程度。

六、實用駕車技巧

彈射起步

 

起步的條件

彈射起步並非是玩《GTA5》在倒數起步前一秒按下RT鍵就可以創造的突然加速,類比賽車遊戲的起步方式更加專業和複雜。
它講求車輛的加速度以及輪胎抓地力。
0至100英里內加速時間越小的車輛,其加速度就越優秀;抓地力就是看100至0英里的刹車時間,刹車時間越小的車輛,其輪胎抓地力和刹車系統都非常優秀。
要獲得更好的加速度,除了換引擎就別無他法,但是要注意,換引擎多數會令到車輛等級數值飆升,所以要謹慎選擇。
而輪胎抓地力可以通過加寬胎面,增加輪胎胎紋來提升抓地力。
 

靜態起步的方式

起步的方式,大體所有賽車遊戲都雷同,甚至所有車輛都雷同,就是首先按下油門,按下力度大概60%左右,起步時維持在一檔,此時大概轉速應為5000轉至5500轉附近。
信號燈轉為綠色時,全力按下油門,無論是抓地力極好的輪胎,車子在啟動時總會打滑,不必太擔心打滑,更加要專注於車頭擺動,一旦打滑出現偏向,就稍微撥動一下方向盤。
大概0.2秒過後,打滑停止,驅動力就會上來,而轉速會稍微下降1000轉左右,當其再次上到5500轉或以上時,就馬上上檔。就可以實現彈射起步。
良好的起步,在瞬間就發生,但是裡面的操作需要非常迅速,所以玩家在等待信號燈的時候,就得打起精神留意信號燈的轉變。
如果有玩家是開啟了離合,那麼操作就稍微複雜一些。
首先同樣是先掛一檔,踩著離合以及拉手刹或踩刹車(信號燈顯示黃色時),當信號燈綠燈亮起時,鬆開手刹或刹車踏板,然後輕按油門。
 

動態起步的方式

在輔助系統之中開啟動態起步,也就是參與比賽的車輛在額定勻速運行過程中等待信號燈,信號燈轉為綠燈時才能自由加速的起跑規定。
這種起跑規定在車輛加速那一刻就不會像靜態起步那樣發生打滑狀況。
動態起步方式與慣常的升檔方式相同,當轉速去到6500轉至7000轉就馬上升檔,唯有按照合理轉速來逐步升檔才能夠實現彈射起步。
但是動態起步當中,各人的起步彈射都非常類似,因此難以在起步之中獲得更有利位置。

過彎技巧

 

高速彎

何謂高速彎?基本上能夠在安全過彎狀態下維持90MPH行駛的就屬於高速彎。
進入高速彎本身就不需要過多踩刹車,最好就是提前進入時輕微踩刹車,如果對於自己車子(轉向)以及駕駛技術有把握的玩家,可以提前鬆開油門。
降下進入彎道前檔位一檔,進入高速彎時,轉速不會明顯下降,如果轉速保持在6000轉附近,那麼以後就按照這個檔位通過這個高速彎。
如果轉速超過8000轉,而且轉速表也無法顯示時,就馬上升檔,那麼以後就按照這個檔位通過這個高速彎。
當車身穩定並且出彎時,就逐步升檔,就可以流暢地通過高速彎。
 

U型彎

U字形的彎道多數是直線進入到一個半圓的彎道內,然後再從另一側出口以直線駛離。
初次進入U型彎很有可能會被那條長長的直線給迷惑,那麼多手玩家會認為這是一個高速彎,一旦高速進入到U型彎,馬上就會發現轉向不足。
U型彎最大的特點就是進彎、出彎都可以是高速,但是在彎道中部是你怎麼奢望都快不起來的。
因此要捨棄入彎速度,以確保過彎順利。與過高速彎略微不同,如果U型彎比較大,那麼就按照高速彎來執行。如果U型彎比較小,那麼入彎時就需要刹車,當通過1/4彎道時,就應該輕微按下油門,試圖尋求一條靠近內彎邊緣的路線來過彎,如果發生離心運動,就松松油門或踩刹車。
一旦出彎時逐步升檔,就可以流暢地通過高速彎。
 

直角彎

直線進入90°彎道,要通過直角彎難度就在於走線。
首先留意彎道出口是在右側還是左側,如果彎道出口再左側,那麼就沿著右側的路肩來走線,然後切入到內彎壓在彎道左側路肩。反之亦然。
通過直角彎往往都不能夠高速進入,哪怕是走線壓得漂亮,都不能夠全速通過,必須要提前收油或刹車。
直角彎出彎的時候也不能全速,在通過1/2彎道時,一旦踩油門,馬上在出彎的時候就會沖出跑道,所以最好等到通過2/3彎道時再緩慢踩油門,但無法升檔,畢竟通過直角彎的時候,轉速也不會太高,這麼快就升檔只會得不償失。
 

蝸牛尾彎

所謂“蝸牛尾”就是小角度入彎、大角度出彎。
進入蝸牛尾彎時參考直角彎,從外彎走線切入內彎。但是與直角彎不同的是它不一定要沿著內彎行駛,更不必擔心離心力問題。
一旦基本通過1/2彎道時,就按照直線跑出蝸牛尾彎的大角彎,記住要儘量保持直線,哪怕是走在賽道中央也無妨。
但是逆蝸牛尾彎就比較複雜一些,入彎雖然可以按照直線進入,但是如果不收油,很可能在轉出小角彎的時候就會沖出跑道,因此正、逆蝸牛尾彎,通過的用時絕不相同,操作也不同,所以要注意區分。
 

S彎

S彎要完整流暢通過基本是不可能的,玩家必須要放棄其中一個彎。
如果彎道入口是直線,那麼就留力(鬆開油門)入彎,捨棄第一個彎,然後提高轉速通過第二個彎。
如果彎道出口是直線,那麼就全力出彎,但是要捨棄第二個彎,因為第一個彎轉速比較高,所以車速就比較高,所以第二個彎必然要降速。
通過S彎講求過彎時車身調整,如果不及時調整,車輛難以在出彎時創造高轉速。

超車技巧

 

壓倒性超車

模擬類賽車遊戲並非動作類賽車遊戲,其超車非常講究,不得以撞擊對手,不得以胡亂切線超車。
壓倒性超車的情況多數出現在直線賽道上,在直線超車過程中,最好就是以遷就前車為先,也就是注意直線結束後的彎道,如果彎道是往左,那麼就讓出外道走內道超車。反之亦然。
這樣可以不驚動前車,前車因為意識到自己不會失去過彎的有利外道而不會盲目封阻,這完全是出於超車安全考慮。
壓倒性超車過程中如果發生任何追尾車禍,大部分賽事規定,全部責任是由後車承擔。
雖然看似有些盲不講理,但這也是事實,因為你既然有超車的能力,就必須要負起超車的責任,在超車過程中,前車有權作出封阻行為(切線),而後車不作出合理判斷就盲目超車,就很有可能造成車禍(但這條規定不適用於《交規》)。
 

欺騙性超車

欺騙性超車的地點最好就選擇在U型彎、S彎中進行,因為這兩種彎道擁有一定的超車空間,選擇性大。
譬如S彎可以選擇高速入彎、低速出彎或者是低速入彎、高處出彎。
借助這些彎道,在入彎之前與前車角逐時,多次在其身後變向,試探其是否會封阻超車路線,如果對方無動於衷就實行強制超車。
如果對方作出封阻,那麼就留意對方變向、切線後的車身搖晃,如果其切線封阻有些許失誤(車身出現明顯晃動),那麼就從其另一側強行加速超車並且進入到彎道,在彎道之中封阻內道。
 

技術性超車

技術性超車分為兩類,一類是掌握賽道特點,第二類就是根據車群、對手接著氣流、位置等進行超車。
掌握賽道的特點,特點包括賽道的直線距離、彎道情況、天氣情況等,根據這些特點進行行駛策略部署(大致上可以規定多少速度入彎、多少速度入彎等,只需多跑幾次練習賽熟悉賽道即可)。
賽車當中最大的科學就是空氣動力學,空氣動力學中就有提到“渦輪流區”。渦流區域的長度大約相當於賽車速度的平方,高度則和賽車的空氣阻力有關。
在渦流的內部有一些區域的壓力是比較小的,如果一輛賽車和前面賽車之間的距離非常小,就能被渦流向前吸,在直道上的速度也就更快。
借助對手的氣流增加自己的車速然後一舉超越前車,這既混合了技術超車和強制超車的元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